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聚落的旅游开发是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市场需求的强势助推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使得乡村聚落的旅游开发“潮涌现象”和旅游村落发展“冷热不均现象”大量出现。另外,由于缺乏相关理论指导,乡村聚落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关于保护或开发、分期建设、开发强度等方面争论不休。鉴于此,需要在开发前期对广大乡村地区“是否适合开发旅游”进行甄别,对乡村聚落的旅游开发的初始条件做出明确定位,以改变乡村聚落旅游开发决策“无据”、乡村聚落旅游开发建设“无序”、乡村聚落旅游开发理论“无纲”的现象。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与调查访谈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测度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软件辅助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阐明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进展与述评、研究基础与方法和研究思路与框架的基础上(第一章);以准入机制相关理论、旅游开发相关理论、旅游吸引力相关理论、开发适宜性相关理论为基础(第二章);原创性的提出了“乡村聚落旅游开发准入”的概念,并系统阐述了其内涵、功能、特征(第三章);同时,构建了由资源吸引力和开发适宜性耦合形成的准入评价模型,系统描述了观测指标的涵义(第四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熵值法分别对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核心区周边56个村寨进行旅游吸引力和开发适宜性评价,进而运用IPA分析对二者进行4-S耦合,构建了符合元阳乡村聚落旅游开发实际的开发准入模型。在计量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准入模型的四种模式,用于甄别元阳哈尼梯田景区乡村聚落的旅游开发与否、开发时序和开发强度(第五章);最后,给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展望(第六章)。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乡村聚落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包括乡村居住、生活、休息、劳动和进行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空间集合。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依托具有“乡村性”的旅游资源所开展的各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资源指在乡村区域内,能够吸引旅游者并具有乡土性的乡村生态、乡村生活、乡村生产、乡村文化等自然和人文因素。乡村聚落旅游开发就是以乡村聚落为资源,通过开发和建设活动将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2)旅游开发准入评价指在旅游开发前,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条件的评估和判断,对该旅游资源是否适合开发进行的资格限制、认定的制度安排与设计。乡村聚落的旅游开发准入评价具有设立开发门槛、提高决策水平、降低投资风险、规范市场秩序的功能。(3)乡村聚落的旅游开发准入评价模型主要由“乡村聚落旅游资源吸引力”和“乡村聚落旅游开发适宜性”两大维度指标构成。“乡村聚落旅游资源吸引力”用于表征乡村聚落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开发的必要性;“乡村聚落旅游开发适宜性”用于表征乡村聚落旅游资源自身开发的可行性,即是否适合开发。(4)根据乡村聚落旅游资源吸引力和开发适宜性的大小不同,可划分为四种准入类型,即高吸引力高适宜性(HaHs)——优先开发型、低吸引力高适宜性(LaHs)——辅助开发型、低吸引力低适宜性(LaLs)——不宜开发型和高吸引力低适宜性(HaLs)——远期开发型。(5)在元阳哈尼梯田景观区中的56个旅游村寨中,有11个属于优先开发型(HaHs),13个属于辅助开发型(LaHs),19个属于不宜开发型(LaLs),13个属于远期开发型(HaLs)。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弥补乡村聚落旅游开发理论的研究缺漏,提出了以“准入评价”为切入点的乡村旅游开发初始条件基础理论;创新了乡村聚落旅游资源评价理论,耦合评价乡村聚落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适宜性;为乡村聚落旅游开发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为乡村聚落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分期建设、开发强度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元阳哈尼梯田村寨旅游开发,并为其它地区乡村聚落旅游开发建设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把准入理论引入乡村聚落旅游开发研究中,提出并系统阐释乡村聚落旅游开发准入的内涵;回归乡村聚落旅游开发的初始条件,即资源是否适合开发的问题,为乡村聚落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丰富了准入评价理论和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