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文脉是城市建设的逻辑体现,增强城市的整体性与一贯性;城市文脉传承了城市精神和性格,增强人对城市的认同感。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城市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建设,粗放型、功利式的开发模式导致了城市文化、城市特点的丧失。西安作为我国著名的古都,传承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脉络,形成了丰富的空间文脉,但是在城市建设与更新上,同样也出现了城市空间尺度失调,传统文化氛围遗失的等问题。本文以西安明城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形态及城市文脉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线索,在梳理各历史时期西安明城区城市空间发展总体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提取不同时期的“空间文脉单元”与“空间文脉要素”,揭示不同时期城市空间文脉的演化过程及特征、主导因素及作用机理,进而建构对于历史城市空间文脉的认知、分析方法,并为西安明城区的文脉传承策略奠定方法基础。本文通过对西安明城区全面的调查研究,根据形成年代的不同,将明城区划分为四个形态时期进行研究,分别为封建传统时期(1840-1911年)、近代转型时期(1912-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1952-1980年)、改革开放至今(1980年至今)。研究发现在城市空间文脉单元呈现出尺度逐渐变小,规模趋于均衡,总体功能丰富化,个体功能单一化的演化特点;城市空间文脉要素在出现与消失上具有时期性与群集性特点,在传承上具有功能与空间稳定性。纵观各阶段西安明城区城市空间文脉演化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发现,其动力机制从封建传统时期的“政治力”为主导,到近代转型时期的新城区规划与“铁路经济”拉动,到经济恢复时期的计划体制发展,最后到改革开放至今的保护与更新的博弈共进。可以看出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共同作用,文化与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相互影响,是城市空间文脉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动力机制。总结全文,本文从中微观的角度,通过对西安明城区城市空间文脉的研究,梳理了明城区内部各时期的空间文脉与演化过程,总结了演化机理,为古城历史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