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时间美学--挣脱生存的牢笼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jjt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他的作品在日本文坛独树一格,从与众不同的视角向读者展示当代日本青年一代的生存现状和人生态度。现代人的孤独、苦闷、迷惘、苍凉在村上笔下一览无余,青春在他的作品里是一幅别开生面的图画。正如哈佛大学村上春树的研究者杰·鲁宾所言:“他处理的都是那些根本性问题——生与死的意义、真实的本质、对时间的感觉与记忆及物质世界的关系、爱的意义”,所有就这些问题进行的思索背后都隐藏了对人——这一存在和其存在本质的探讨。   受现代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向人自身回归的研究趋势的影响,时间意识成为当代小说家比较自觉的一种意识,任何一个作家在其作品中都展现了他自己的时间哲学。“时间”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在他笔下,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人物的内心体验,它展现为两张脸孔。首先,它是流逝的时间。和所有现实中一般人一样,小说中的各个人物感受到时间的存在都是一种从过去到现在继而走向未来的不断逝去的时间。其次,它又呈现为再现的时间。人物自身凭借回忆的方式追寻已然逝去的美好时光,借此来确证自我当下的存在。   然而,过去的时间实际是不能找回来的,人们在回忆中所追寻到的过去仅仅是一种心理的幻象。村上小说中另一个深刻的主题——虚无,就是人物对过往执着的追忆而衍生的。所有的过往随时间过去得以确定,那些经历和体验是能切实感受到的。当下的现在时间却永远在不断流失,所以我们通过失去的时间来确证此在的存在。但失去的时间却是虚无的源头,因为用以支撑此在的东西是不断远离自己并且永不能寻回的东西。在小说中,这个主题表现为二十世纪80年代日本青年失衡的精神世界,他们生活在现代繁华的都市,却感受着无法言说的孤独和寂寞,无以释放的空虚和无聊以及不可救药的无奈和惆怅,他们选择逃离当下,向远去的过往找寻生命的养料,寻找活下去的力量,这是贯穿村上作品的一条主线。   村上春树通过讲故事,用人物对时间的感知来体现一种“不存在的存在感和存在的不存在感”。可以从中窥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时间哲学以及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哲学的身影。死亡作为衡量时间的一个天然工具,也就成了村上春树小说中一个不能不谈的话题,所以生与死的意义也是他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死不是生的对立面,不是未来的事件,不是生以外的事;死作为最本真的一种可能性,本来就已经包含在此在之中。   村上春树对“人”这一存在的生存现状的深邃思索与探求在形式上明显受西方现当代哲思和文学的影响,但血液里却透出丝丝东方古老禅意的气息。面对当代物质文明造成的人的精神失落,人需要觉悟,才能还得本心。不执着于外物,失望之后有希望,怀念过后要眺望,以此来认识自己,确证自己存在的意义。
其他文献
《诗源辩体》产生于晚明,它的写作的宗旨即是“审其源流,识其正变”。诗歌是发展变化的,所以就有“源”“流”“正”“变”,但不同的人对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因此评价也就不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