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疗法对耳鸣患者不同时间段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针刺是否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为针刺治疗耳鸣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30例耳鸣患者按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深刺组和浅刺组,每组15例,每周治疗2次,治疗3周,共6次。使用AR12HRV记录仪,在第1次和第6次治疗的针刺前5min、进针后20min、出针后5min,记录平均心率(Heart Rate mean,HR mean)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频域分析指标-低频与高频之比(Low Frequency/High Frequency,LF/HF),应用短时程记录方法,分析每5min参数变化的情况;在针刺治疗前和结束后分别采用耳鸣致残量表评价患者耳鸣严重程度和生存质量;治疗结束后记录患者针刺不良发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一)心率变异性 1、各组各时点的重复测量分析显示:与浅刺组相比,深刺组第1次和第6次治疗HR mean无显著性差异;第1次治疗LF/HF无显著性差异,第6次治疗显著下降。 2、组内比较显示(1)深刺组:与治疗前相比,第1次及第6次治疗中和治疗后HR mean无显著性差异;第1次治疗中和治疗后LF/HF显著升高,第6次无显著性差异。(2)浅刺组:与治疗前相比,第1次及第6次治疗中和治疗后HR mean无显著性差异;第1次及第6次治疗中和治疗后LF/HF显著升高。 (二)耳鸣致残量表 1、组间比较:与浅刺组相比,深刺组治疗结束后耳鸣致残量表评分显著下降。 2、组内比较:与针刺前相比,深刺组治疗结束后耳鸣致残量表评分显著下降,浅刺组治疗结束后耳鸣致残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变化。 结论: 针刺通过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调节自主神经平衡,缓解耳鸣患者睡眠异常、心绪烦乱、焦虑、抑郁等局限性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