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试验是863课题计划项目中的临床试验部分,前期的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了EHC-Ⅰ型一次性血液灌流器清除内毒素的有效性,本试验旨在评价EHC-Ⅰ型一次性血液灌流器对内毒素血症患者血清内毒素和促炎因子的清除效果,为该血液灌流器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2020年5月-2021年3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因感染所致血内毒素升高大于0.6 EU/ml的患者5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纳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试验是863课题计划项目中的临床试验部分,前期的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了EHC-Ⅰ型一次性血液灌流器清除内毒素的有效性,本试验旨在评价EHC-Ⅰ型一次性血液灌流器对内毒素血症患者血清内毒素和促炎因子的清除效果,为该血液灌流器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2020年5月-2021年3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因感染所致血内毒素升高大于0.6 EU/ml的患者5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纳入25例,其中试验组采用新型的EHC-Ⅰ型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MHC-I型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所有患者只观察1次灌流治疗前后的数据。两种灌流器均在灌流2小时即达到饱和,因此1次灌流治疗时间为2小时。试验数据收集的时间点分别为:灌流前记录为0 h、灌流开始15分钟记录为15 min、灌流结束时记录为2 h、灌流结束后24小时记录为26 h。(2)评价指标:①主要评价指标:0 h、2 h、26 h时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差异;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水平差异。②次要评价指标:1)0 h、2 h、26 h时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差异;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差异。2)试验组与对照组0 h、2 h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差异;试验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差异。3)试验组与对照组0 h、2 h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结果比较。③安全性指标:试验组在15 min、2 h、26 h的白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相对于0 h的变化率。④记录灌流期间的不良反应。⑤统计两组28天死亡率。每个数据均由第三方机构CRE质控,并网上填写审核。(3)所获得的数据使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正态性、方差齐的两组连续性数据,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性数据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若上一个时间点的两组数据已存在显著差异,则下一个时间点两组数据的比较应采用协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①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在0 h无统计学差异。②试验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在2 h显著低于对照组(t=-8.646,P<0.05)。③试验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在26 h显著低于对照组(t=12.59,P<0.05)。④试验组2 h血清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0h(t=13.731,P<0.001);26 h血清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0 h(t=12.673,P<0.001)。(2)①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IL-6水平在0 h无统计学差异。②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在2 h无统计学差异。③试验组血清TNF-α、IL-6水平在26 h显著低于对照组(t=11.74,P<0.05;t=10.36,P<0.05)。④试验组2 h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0 h(t=-9.755,P<0.001;t=10.567,P<0.001);26 h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0 h(t=6.431,P<0.05;t=-8.873,P<0.001)。(3)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在0 h、2 h时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无显著差异。(4)试验组WBC、RBC、Hb、PLT、白蛋白在15 min下降最多,下降率分别为9.82%、5.62%、2.04%、14.07%、6.70%,均在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并且使用EHC-Ⅰ灌流器灌流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5)试验组28天死亡率(3/50)与对照组28天死亡率(2/50)无显著差异。结论:与MHC-Ⅰ型血液灌流器相比,EHC-Ⅰ型血液灌流器能更有效地清除内毒素,能够更有效降低体内促炎因子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一次血液灌流治疗不足以对患者的脏器功能以及远期预后等指标产生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对比,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心肌的损伤程度和围术期及3年随访的临床结果,探讨急诊OPCAB在NSTEMI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急诊OPCAB组: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急诊OPCAB治疗的NSTEMI患者62例。急诊
目的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犬尿氨酸途径(KP)代谢物水平变化及其与急性期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纳入aSAH患者32例,对照组纳入健康志愿者28例。研究组aSAH患者入院24h内完成颅脑CT扫描、首次静脉血采集,在2~4d、7d连续静脉血采集。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在体检时单次静脉血采集。使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水肿评分(SEBES)评估脑水肿程度。血清色氨酸(TRP)、犬尿氨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表达的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expressed by endothelial cell-Ⅰ,SREC-I)在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A.fumigatus)性角膜炎中发挥的免疫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1.收集6例确诊烟曲霉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标本,6例供体角膜作为正常对照,免疫荧光法检测角膜中SREC-I蛋白的表达。2.用
目的:探讨缬沙坦(Valsartan)对宫颈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ARBs作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实验组设置缬沙坦浓度为0.1μmol/L、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对照组为不含缬沙坦的等体积培养液,分别培养Hela细胞0、24、48h,通过CCK-8法检测缬沙坦对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2.根据CC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calein,BE)对烟曲霉菌(A.fumigatus)角膜炎的抗真菌和抑炎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1.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最小抑菌浓度、体内Draize试验,测定Baicalein的体内体外毒性。2.采用生物膜形成、扫描电子显微镜、碘化丙啶摄取试验、菌丝荧光白染色和体外粘附试验用以评估Baicalein的抗真菌作用。3.在真菌性角膜炎(FK)小鼠模型中,使用临床评
目的探讨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Respiratory epithelial adenomatoid hamartoma,REA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以期为REA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方法回顾分析109例于2013年11月-2020年9月收住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经病理诊断证实的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患者病历,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纳入肿瘤源于双
背景与目的: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乳腺癌一直困扰着女性的健康。近年来,基于不断进步的医疗水平,乳腺癌的诊疗方法不断丰富,临床疗效也越来越好,在众多治疗手段中,新辅助化疗占据着重要地位。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 CR)是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主要指标,且已有研究提出其可作为乳腺癌患者远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常用药物为蒽环、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oNT/A)关节腔内注射对单碘乙酸钠(Monoiodoacetate,MIA)诱导的骨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并与临床常用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比较。此外,观察BoNT/A关节腔内注射对MIA诱导的骨性关节炎大鼠脊髓背角内P2X4R及BDNF蛋白水平的影响,以探讨BoNT/A对骨性关节炎可能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对非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全麻下行非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参麦组(S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S组,使用5%葡萄糖稀释参麦注射液(0.6mL/kg)至150mL,在手术开始时通过颈内静脉以150mL/h的速度泵注。C组在手术开始时通过颈内静脉以150mL/h的速度泵注5%葡萄糖150mL。
目的:丙泊酚是急症抢救,临床麻醉,强化治疗常用的镇静剂。除了镇静作用外,还具有脑保护效应,然而其具体的信号通路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丙泊酚减轻大鼠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GD/R)损伤中,Keap1/Nrf2信号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发挥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OGD6h/R20h)模型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丙泊酚对于线粒体自噬的诱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