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但是,与经济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反常”现象,如在宏观层次上的最终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在微观层次上的居民消费倾向持续下降等。居民消费需求的疲软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响。消费,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中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对拉动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些反常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综合国内学者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来看,大部分学者比较倾向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研究比较欠缺,而且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我国相关数据获取的限制。消费行为是建立在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也因个体的自身习惯偏好有所差异,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或者即使存在固定模式,也未必稳定。因此要研究居民消费活动的内在规律,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以统计分析为基础,探究居民消费行为中各种变量的相互影响路径。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以及消费倾向持续下降的客观现实,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家庭数据,结合具有习惯形成偏好的消费模型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由于消费者的偏好不仅依赖于当期消费,还依赖于以往的消费水平,习惯形成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效用,因此,从消费习惯形成的角度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另外,对深入理解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切实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由四部分构成,具体框架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首先阐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背景;其次为国内外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结构框架;最后,指出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章为消费理论和效用函数模型。首先对消费理论的演变进行简述,进而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理论;其次,介绍了效用函数模型。主要包括传统效用模型和消费习惯形成模型,随后给出了本文实证部分的计量模型——Dynan模型。第三章为实证分析。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微观数据,结合计量经济学模型,分别对消费习惯形成下的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进行深入分析,估计了城乡居民的习惯形成参数,分析了消费习惯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解释了习惯形成的原因,最终得到三方面的结论:习惯形成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对农村居民的影响程度大于对城镇居民的影响程度;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习惯形成参数存在差异;消费习惯与平均消费倾向具有负相关的关系,消费惯性的增强以及收入和未来支出不确定性的加大都是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第四章为结论和政策建议。根据本文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扩大总需求,有效启动消费需求;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引导合理的消费预期;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国家、集体和个人的风险分摊机制;完善现有的资本市场,优化信贷结构,大力发展信用消费。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为数据的选取和变量的选择。本文选取了微观数据,在家庭效用最大化的框架下,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另外,将习惯形成作为解释变量,把习惯形成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分离出来,从习惯形成的角度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