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别采用溶解法与机械球磨法制得氯化聚丙烯(CPP)水乳型胶粘剂;将上述两种方法制得的胶粘剂应用于丙纶无纺布与无机材料、丙纶单丝布与无机材料之间的粘接。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溶解后乳化温度、乳化时间、乳化剂含量对此胶粘剂的粒径、粘度、稳定性、固含量及剥离强度的影响;成膜温度和成膜时间对复合材料的剥离强度的影响;不同混合单体用量接枝改性对复合材料剥离强度的影响。不同球磨时间下,乳液的粒径分布情况。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粒子的表面形态;MASTERSIZE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了乳液粒子的粒径分布情况;AR2000流变仪观察了不同剪切速率下,乳液的表观剪切粘度的变化情况;剥离强力仪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剥离强度;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了单体接枝效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选用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作混合乳化剂,成功合成了乳液型氯化聚丙烯胶粘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各组分质量比CPP:阴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100:4:2,乳化温度60℃,乳化时间3h时,所得胶粘剂的综合性能最佳。(2)基于对胶粘剂的各项性能测试分析得出,乳化剂含量是影响胶粘剂粘度和粒径的最主要因素,随着乳化剂含量的增加,胶粘剂的粘度呈增长的趋势,粒径呈减小的趋势。只有在分散体系的粘度与粒径合适分散时,剥离强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3)对丙烯酸酯接枝改性CPP的分析表明:采用纯丙烯酸接枝改性氯化聚丙烯时,所得乳液的水分散性及贮存稳定性差;丙烯酸与丙烯酸酯混合接枝改性氯化聚丙烯时,所得乳液的水分散性及贮存稳定性得到改善,乳液细腻,最终配得固含量30%的贮存稳定的乳液型胶粘剂。应用于丙纶无纺布与陶瓷板及丙纶单丝布与陶瓷板之间的粘接时,粘接效果良好,当混合单体占CPP的质量百分比为30%时,复合材料的剥离强度最大。(4)通过对剥离强度的综合分析表明,成膜温度和成膜时间对复合材料的剥离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在可控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剥离强度递增;当成膜时间达到72h以后,剥离强度基本稳定。(5)无纺布一陶瓷板与单丝布一陶瓷板的破坏形式多种多样,当无纺布与底材粘接时,破坏形式多为无纺布的自身破坏,而非粘合层破坏;当单丝布与底材粘接时,破坏形式多为粘合层破坏,即剥离方式的粘附与粘合层内聚破坏。就剥离强度数值来说,总体是单丝布的剥离强度大于无纺布的,这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无纺布本身的强度不够所造成的。(6)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酯类增塑剂并用时明显改善氯化聚丙烯的球磨粉碎效果。当球磨时间为12h时,粒径达到40μ m,可以作为复合材料粘接使用。(7)通过对乳液型胶粘剂与801强力胶的剥离强度分析表明:两种方法制得的乳液在丙纶无纺布/陶瓷板和丙纶单丝布/陶瓷板粘接剥离方式及剥离强度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水乳液型胶粘剂可以替代溶剂型胶粘剂用于丙纶布/陶瓷板之间的粘接。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采用溶解法制备了乳液型氯化聚丙烯胶粘剂,将其应用于丙纶无纺布与无机材料之间的粘接;(2)采用对人体无害的醋酸丁酯溶解氯化聚丙烯,并将所得乳液经过减压蒸馏处理,大大降低了V0C含量;(3)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得乳液型氯化聚-丙烯胶粘剂,并成功应用于丙纶无纺布与无机材料之间的粘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