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国系列小说,大致包括成书于明代的《春秋列国志传》、《新列国志》和清代的《东周列国志》,在历史演义类小说中一向被认为是羽翼信史类的典范型作品。由于作为小说作者或评点者的冯梦龙、蔡元放和陈继儒都是历史小说虚实论争中相当重要的人物,因而这一系列的小说在历史小说虚实观念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以作者分析和文本比较为切入点,将列国系列小说划分为《春秋列国志传》、《新列国志》和《东周列国志》三个发展阶段。通过比较这三个阶段的差异,分析小说作者和创作背景对于小说实录观念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列国系列小说从表里不一到相对崇实再到绝对崇实的发展道路。列国系列小说实录观念的这一变化,也反映了小说从俗到雅、从民间文学向史传文学回归的趋势,同时,这种趋势也贯穿于其它历史演义小说的沿革过程之中。本文开篇为绪论,主要介绍作为列国系列小说材料来源的元代列国平话,列国系列小说的承继发展状况,同时导入实录观念和羽翼信史的概念。一、二、三章对应于小说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部分分析了《春秋列国志传》作者特殊身份和成书背景对小说创作的影响,指出了这部小说创作模式的两大方面:对民间故事的继承和对《三国演义》的模仿。由此发掘了其实录观念与创作实践的矛盾,指出了小说表里不一的特征。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冯梦龙作为文人和通俗小说作家的双重身份对于《新列国志》创作的影响,指出了《新列国志》相对前作在羽翼信史和虚构两方面的加强,特别通过对虚构类型的分析揭示了小说在叙事方面的重大发展和相对崇实的创作面貌。第三部分分析了蔡元放借古鉴今、劝善惩恶的小说评点原则并指出了在它影响下形成的绝对崇实的历史小说实录观念。本文第四部分是对前三部分分析的理论总结。一方面,从个体文本的角度入手,对列国小说的传统评价提出了质疑,并通过与《三国演义》的比较提出了对《东周列国志》的客观评价。另一方面,从整个小说发展史入手,通过作者对比分析了列国系列小说乃至整个历史演义小说从俗到雅、从民间文学向史传文学回归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