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海啸仍在肆虐,美、日、欧为应对经济衰退不断下调利率,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相继进入了零利率时代。名义利率逼近零时,宽松货币政策的利率操作空间已丧失殆尽,利率外的货币政策应该如何选择,是否能达到经济复苏的目标。这种情景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日本何其相似,当时日本银行连续降息,短期利率已经接近于0,学界就日本是否陷入“流动性陷阱”的争议颇多,如若日本果真为“流动性陷阱”所束缚,日本银行的“零利率”和数量宽松政策组合能否实现打破通货紧缩螺旋,刺激物价回升和产出增长的目的。本文拟通过实证研究,解开这一谜团。自从日本陷入“失去的十年”以及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糟糕表现,克鲁格曼开始重新关注“流动性陷阱”这个仅在“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出现过的情况,并针对日本的通货紧缩提出了广义“流动性陷阱”的定义和理论模型。此后西方学者(包括日本学者)开始重视“流动性陷阱”的研究,但是由于侧重点不同,结论也莫衷一是。从国内日本学界的研究看,有关“流动性陷阱”的文章都停留在定性规范分析上,缺乏计量分析的证据支持,科学性稍显欠缺。关于当时日本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日本学者的争论较为激烈,而国内学者大部分通过定性研究认为日本货币政策是无效的。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日本“流动性陷阱”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的主要结构和内容为:首先对货币需求和“流动性陷阱”进行理论铺垫,其次构建日本货币需求函数检验日本是否陷入“流动性陷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日本可能采取的货币政策,再次阐述日本银行实施了哪些货币政策,最后对日本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实证研究的方法上即在货币需求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流动性陷阱”问题,并首次将货币政策变量纳入货币需求函数模型;验证日本货币政策有效性方面,在国内首次采用了VAR模型,并得出不同于规范分析的结论,即日本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在现金需求方面,日本陷入了凯恩斯的狭义“流动性陷阱”;M2+CD需求方面,日本陷入了克鲁格曼的广义“流动性陷阱”。本文认为:日本银行在利率上已经没有操作空间,只能将操作目标转移到旨在增加基础货币的“准备金活期账户余额”上。针对日本的货币政策,本文创新性的建立了途经M1和M2+CD两种传导机制的VAR(4)模型,围绕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数量宽松政策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均能发挥效力,并且货币渠道的作用要大于信贷渠道。但是,货币渠道中的利率渠道是不起作用的。关于货币供给量方面,增加M1对物价的回升和实际GDP的增长有效,但是在控制产出方面存在不稳定性的弊端;增加M2+CD对于物价的回升和实际GDP的增长是失效的。本文的结论为,在“零利率”甚至是陷入“流动性陷阱”的不利局面下,如要刺激物价水平的上涨和实际产出的增加,以“准备金活期账户余额”为操作目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有效的。日本银行正是坚持实施“零利率”政策和数量宽松政策,终于实现了2003年以来的缓慢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