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征管是指税务部门依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统一标准,通过一定程序,贯彻实施税收政策,有效地组织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的一系列活动。其实质是将潜在的税源变为实际入库的税收收入,它是整个税收管理体系的中心内容,是实现税收管理目标的关键所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的效能如何,不仅反映了税务机关的征管措施、人员素质等情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实现程度及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遵从水平。税收征管效能体现的是整个征管体系运行质量,包括征管目标、征管制度、征管流程、征管措施和征管平台等保障征管工作运行的机制和载体的质量,这些机制和载体的设置、设计是否科学和合理,是否符合税收征管的实际,决定了征管效能的高低,决定了税收征管目标能否实现,进而也就影响着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并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政经济状况、社会法制文明建设等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税收征管效能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然而,与国外税收征管效能研究的丰富成果相比,国内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税收征管效能的基础理论和模型分析更多借鉴于国外的经典理论和模型,缺乏创新性和独到见解,且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的实际运用未实现系统化和可操作性。因此我国税收征管效能的研究,无论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税收征管效能分析的研究框架,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借鉴西方税收效率理论,对税收征管的效能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诊释和分析。论文立足于虚实结合、纵横交叉的立体研究。既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也着力于实际操作和具体政策措施的分析;既有国内历史的沿革和现状的分析,又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既注重辩证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又结合实际调查、案例分析进行。其基本思路是:从探寻税收征管效能理论依据入手,分析税收征管效能的影响因素,并据此设计税收征管效能的指标体系,实证分析我国税收征管的效能状况,同时考察国外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的成功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税收征管效能的对策建议。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论如下:(一)税收征管效能理论基础。本部分从公共管理学、信息经济学、税收经济学等学科视角入手,探析税收征管效能的理论依据。一是对政府绩效管理的涵义、指标体系、考核技术等相关命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阐述了政府绩效管理在当代公共管理中理应承担的功能:(1)为政府减少浪费、提升绩效、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一种管理工具,进而能够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2)其系统评估与考核的数据可以而且应该作为政府激励机制的依据,也可以作为调整政府特定时期目标、成本、公共服务质量等的重要参照;(3)促使政府内部成员增强自身能力、强化竞争意识、提升责任观念,并有效规避官僚主义的侵袭与蔓延。二是较详细地论述了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内涵及在税收征管中的运用。从各国的税收征管实践看,普遍存在着纳税人收入造假偷逃税,税务人员行为扭曲,贪污受贿征管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征税人与纳税人、政府与征税机关、征税机关内部等活动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因此,创造条件缓解或减少不对称信息的制约是提升税收征管效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工作。三是论证了政府流程再造理论对税收征管的指导作用。政府流程再造具有流程便捷化、行为规范化、过程人性化、品质标准化等目标。这些目标与税收征管理论的目标一致,流程再造与税收征管均基于IT环境的变革,流程再造的理念凸显税收征管的理念。故而,它对税收征管效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四是阐述了税收遵从理论以及提高税收遵从程度的途径。纳税人税收遵从度与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效能紧密相关,纳税人遵从程度的提高意味着税收征管效能的提升。(二)征管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考察我国税收征管的实践,影响税收征管效能的因素有多个方面:(1)税收制度作为税收征管的依据,构成税收征管的制度约束。税制结构的选择、繁杂程度、以及税制与征管的适应性等均会制约税收征管的效能。(2)财税管理体制的不同,既与各级政府取得税收收入的数量比例有关,也与各级政府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和税收征管的质量有关,是影响税收征管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3)组织结构及征管流程是执行税收管理和税收工作任务的体制,在整个税收征管系统中起着框架作用,有了它,系统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才能正常流通,系统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此,税务组织结构与征管流程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税收征管运行质量和效率。(4)税收征管手段与人力资源素质也将对税收征管效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强化税收征管信息化的推广深度、覆盖范围和应用程度将有助于提升税收征管行政效率,同时还会带来税务管理的变革和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人是税收管理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做好各项税收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税务管理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税务机关的人力资源素质是影响税收征管效能的直接因素。(三)税收征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依据税收征管效能的影响因素及特性,阐述了我国税收征管效能指标体系设计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质量和效率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并从执法规范、提高征收率、降低成本、提升社会满意度等方面设计一套较具操作性的衡量税收征管效能的指标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包括税收征管质量、税收征管能力、税收征管成本、税收征管社会评价等4项一级指标,共涉及20项二级指标,基本覆盖了目前我国税务机关征管的各项业务流程,涵盖了税收征管效能评价的各个范畴。对税收征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管理与考核提出可行性操作方案。(四)税收征管效能实证分析。本部分详细论证了当前我国税收征管的效能问题,并得出较为中肯的结论:我国税收征管的执法规范性大为加强,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满意度逐步提高,税收征收率取得较大提升。然而,我国税收征管工作及效能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从登记率、申报率、滞纳金加收率、入库率、处罚率等指标来考量,我国税收征管质量有待改进;从税款征收率、征税成本率等指标来分析,我国税收征管效率有待提高;从人均征税额、税务人员综合素质等指标来看,税收征管能力有待改善;从税务工作社会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我国税务工作满意度还有差距。(五)国外税收征管效能的比较与借鉴。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为样本,从包括税制安排、征管模式、组织结构、征管手段等方面的征管体制机制和包括税源控制、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纳税服务等环节的主要征管流程两个层面来考察国外税收征管的成功做法。其经验及启示主要有: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是提高征管效能的前提条件,优质纳税服务是提高征管效能的有效途径,税务稽查是促使公民依法纳税、提高纳税遵从度的有力保障,税收信息化是提高征管效能的技术保障,专业化管理是提高征管效能的必然选择,扁平化的组织机构是提高征管效能根本保证。(六)提升我国税收征管效能的对策建议。坚持以科学化、精细化理念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围绕“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衡量标准,总结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与税制改革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完善税收执法行为规范和监督制约机制,健全法治化的征管制度体系;优化税收征管组织架构,再造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建立扁平化的征管组织体系;实施信息管税,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创新税收征管方式,健全专业化的税源管理体系;以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以纳税人正当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性化的纳税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