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当然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生活于被其一再强调的“世界历史”时代,也就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主体间性是资本全球化时代发展的主题。因此,就时代而言,建构马克思哲学主体间性理论势在必行。近代主体性哲学用主客思维方式统治一切,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不断恶化,因此,用主体性哲学定位马克思哲学,往往关注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改造作用,而忽视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确证的作用。于是国内一些学者提出了马克思哲学交往理论。可以说,交往理论的研究对马克思哲学主体间性的研究提供了契机。然而,交往理论的研究把对“人化的自然”的研究排斥在外,并没有克服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本质上仍然无法超越近代主体性哲学的思维模式。因此建构马克思哲学主体间性理论又是逻辑使然,是历史与逻辑发展的迫切要求。马克思哲学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主体—客体—主体”的辩证逻辑,是“主体—客体”和“主体—主体”思维模式的综合统一,经历了“人的依赖关系”形态、“物的依赖关系”形态、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形态三个形态,具有现实性、异质性和平等性等基本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论证马克思哲学的主体间性理论,对推动和深化主体间性问题的研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为解决当代全球化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社会结构的优化和人性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