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作为欧盟经济大国、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和成熟的工业国家,经济增长十分依赖创新,然而,进入21世纪后,德国创新,尤其是工业研发状况不容乐观,中小企业创新更是陷入停滞。除此之外,德国的创新优势主要体现在汽车、化工等资本密集型或规模优势占主导的行业,在一些关乎未来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前沿科技领域则创新不足。作为德国经济支柱的中小企业在德国工业产值创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高度灵活性、贴近市场、反应迅速等特征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创新潜力非常巨大。然而,创新活动往往需要投入高成本,且具备很高的风险性,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往往欠缺参与创新活动的动力和资源。因此,政府制定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进行鼓励和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在此背景下,默克尔政府于2006年首次提出全国性、跨部门的“高科技战略”(High-tech Strategie,2006-2009),以协调和统一科技与创新相关的政策。2010年7月,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提出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进一步强调政策性措施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增强中小企业长期、持续创新的能力。在此框架下,德国联邦教研部负责的中小企业创新核心计划(Zentrales Innovationsprogramm Mittelstand,ZIM)以及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BMWi)负责实施的中小企业创新计划(KMU-innovativ)直接针对中小企业,全面且覆盖范围广,实施效果显著。 本文将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及ZIM、KMU-innovativ两项中小企业促进计划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创新活动、创新系统、中小企业相关理论以及创新和中小企业的关系等理论进行分析,梳理高科技战略和最具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创新促进政策的提出背景、政策理念、逻辑和实施方法,归纳其特点和借鉴意义。 笔者以为,在我国不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及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性这一背景下,研究和梳理德国政府的高科技战略,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政策,能够对我国建设科技政策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