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科技战略框架下的中小企业创新促进政策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t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作为欧盟经济大国、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和成熟的工业国家,经济增长十分依赖创新,然而,进入21世纪后,德国创新,尤其是工业研发状况不容乐观,中小企业创新更是陷入停滞。除此之外,德国的创新优势主要体现在汽车、化工等资本密集型或规模优势占主导的行业,在一些关乎未来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前沿科技领域则创新不足。作为德国经济支柱的中小企业在德国工业产值创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高度灵活性、贴近市场、反应迅速等特征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创新潜力非常巨大。然而,创新活动往往需要投入高成本,且具备很高的风险性,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往往欠缺参与创新活动的动力和资源。因此,政府制定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进行鼓励和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在此背景下,默克尔政府于2006年首次提出全国性、跨部门的“高科技战略”(High-tech Strategie,2006-2009),以协调和统一科技与创新相关的政策。2010年7月,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提出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进一步强调政策性措施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增强中小企业长期、持续创新的能力。在此框架下,德国联邦教研部负责的中小企业创新核心计划(Zentrales Innovationsprogramm Mittelstand,ZIM)以及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BMWi)负责实施的中小企业创新计划(KMU-innovativ)直接针对中小企业,全面且覆盖范围广,实施效果显著。  本文将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及ZIM、KMU-innovativ两项中小企业促进计划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创新活动、创新系统、中小企业相关理论以及创新和中小企业的关系等理论进行分析,梳理高科技战略和最具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创新促进政策的提出背景、政策理念、逻辑和实施方法,归纳其特点和借鉴意义。  笔者以为,在我国不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及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性这一背景下,研究和梳理德国政府的高科技战略,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政策,能够对我国建设科技政策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其他文献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文学有着各种各样的样式与体裁。侦探小说因其可读性与艺术性而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成为文学园地中一朵不败的奇葩。而柯南道尔展现给世界文坛的《福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交流活动,历史悠久,就像巴贝尔塔一样古老。而译者作为活动中一个决定因素扮演着不可替代、必不可少的角色。他们在不同的语言间进行语码转换,用目标语对原
公司是现代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微观组成部分,因而公司治理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经济文化问题之一,对促进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公司治理的发展,每当大规模出现公司倒闭、
最近的二十年中,认知心理学界对内隐认知(无意识认知)在种族和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虽然内隐认知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是一个研究热点,但是对于如何将其应用
本文论述了翻译理论中归化、异化的表现层面及影响因素。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的来源及韦努蒂的定义入手,发现归化和异化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语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