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落差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syst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关注跨国并购这一国际化战略,从而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绩效。然而,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时,会受到东道国法律法规、政府监管、宗教信仰、社会规范等各种制度因素的影响,它们都会对并购绩效产生影响。考虑到国际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中国企业若想成功地实现跨国并购,则需要考虑不同国家的制度环境,从而采取具体的行为,提升自身的并购绩效。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国家的管制制度和规范制度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导致中国企业在进入东道国国家之后,会产生基于制度差异层面的不适感,与当地的制度环境交流受阻甚至发生摩擦。因而,中国企业若想顺利开展跨国并购行动、提升自身的跨国并购绩效,需要重视不同国家间的制度差异,稳步推进跨国并购的行动。不难发现,以往学者多聚焦于母国和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制度距离等方面,缺乏从不同维度的制度落差入手,来探究制度落差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探究了不同维度的制度落差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作用。具体研究包括:(1)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制度距离、制度落差、跨国并购的相关文献,并选取制度理论、外来者劣势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来作为理论支持。(2)构建了本文的理论模型,探究了管制顺差、管制逆差、规范顺差、规范逆差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直接效应,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并购方资产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动机的调节作用。(3)确定了本文的测量变量,并从数据库中收集了2010-2018年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样本,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打好基础。(4)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Stata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以期获得科学的研究结论。(5)基于以上的实证分析,本文为提升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同时,也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无论是管制顺差还是规范顺差,均对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制度顺差越大,越不利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同时,无论是管制逆差还是规范逆差,均对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产生了正向影响。这表明,制度逆差越大,越有利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2)资产寻求型动机能够显著减弱管制顺差以及管制逆差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同时,资产寻求型动机能够显著增强规范顺差的消极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规范逆差的积极影响。(3)资源寻求型动机能够显著减弱管制顺差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消极影响,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管制逆差的积极影响。同时,资源寻求型动机能够显著减弱规范顺差以及规范逆差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
  上述研究结论可以为中国企业在制度落差的环境下开展跨国并购提供一些启示。(1)面对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制度落差,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应该尽可能地寻找合适的制度环境,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经济等管制制度,而且需要和谐的规范制度,从而提升自身的跨国并购绩效。(2)中国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外部制度环境中的各类因素,一方面不断增强资产寻求型动机对管制顺差组的调节作用,并及时调整其对规范顺差组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减弱资产寻求型动机对管制逆差组以及规范逆差组的调节作用,从而保证跨国并购的顺利进行。(3)中国企业需要及时对东道国的外部环境作出应答,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寻求型动机对管制顺差组以及规范顺差组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尽力降低资源寻求型动机对管制逆差组以及规范逆差组的调节作用,从而推进跨国并购。
  本文的创新之处:(1)研究视角新。本文从制度落差视角出发,深入探究管制顺差、管制逆差、规范顺差、规范逆差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作用,从而丰富了制度落差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研究。(2)研究情境新。本文选择制度落差视角下的中国企业来探究国家间的制度落差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能够进一步丰富当前对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绩效的相关研究。(3)研究内容新。本文不仅探讨了不同维度的制度落差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同时揭示了在这一过程中并购方资产寻求型动机和资源寻求型动机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能够为中国企业应对不同国家的制度环境,提升跨国并购绩效提供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债券市场飞快发展,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它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让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与此同时,其带来的信用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债券市场中,我们主要通过债券信用利差对信用风险进行衡量。而要想保证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债券信用利差能够有效反映会计信息质量就是一个大前提。一般来讲,债券投资者会参考发债公司的会计信息对其信用风险以及所发行债券的投资价值做出评估
学位
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过去单纯依靠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维继,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要素投入向结构效率转变,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创新人才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推动地区技术研发、加强技术吸收和提高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持久的动力来源。以往研究主要探讨了创新人才集聚的
学位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国内外多城市相继发布城市发展规划以优化其不动产结构,通过营造要素高度共享、沟通快、成本低的创新氛围,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创新型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聚,产生协同创新效应,推动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借助空间信息技术和面板门限、空间计量、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不同角度探究了不动产结构与城市创新集聚的时空关系及其影响机理、分化影响和差异性影响等问题。科学探讨这些问题能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
学位
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有资产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企改革要以“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作为成败评价标准,其中,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三个标准中首要的、最基本的和最为重要的标准,也是国企的首要职责。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监
学位
中国经济全面步入新常态,已从单纯追求速度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正由传统的劳动力、能源向创新驱动转换。对于企业来说,依靠规模经济获取优势的发展方式已经过时,只有实现技术与产品创新才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持久生存并获取竞争优势。由于创新的复杂性和高成本,单个企业很难同时拥有开展创新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资源,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联合进行合作创新已成为突破关键技术的主要方式。然而超过半数的合作
学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新型研发机构作为聚焦地方科技创新需求、组建及运行模式新颖、成果转化方式多样化的科研组织,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程中推进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目前在我国范围内已建立了多所不同类型的新型研发机构,部分省市也紧跟国家的号召,出台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建
学位
最低工资制度是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优化收入分配改革的根本制度。1994年,我国正式提出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之后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最低工资的调整范围和幅度进行了明确规定,到目前为止,最低工资标准已经覆盖全国,惠及人数大幅增加。最低工资标准的持续上浮,在肩负着维护弱势群体正当权益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实际上,全国范围内最低工资标准的普遍实施,不仅对企业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造
学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邀请IPCC编写的《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于2018年10月8日在韩国仁川发布。至此,实现全球1.5℃温升目标成为各国研究重点,全球最新温升目标要求世界各国加大减排力度。对于中国而言,电力行业是基础能源转换部门,电能是经济发展的支撑能源,目前电力企业碳排放量占国家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居于碳排放量第一的位置。可见,基于全球1.5℃温升目标定量测算
学位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与党的十九大报告表明,“十四五”期间我国对煤层气的利用将持续增长,对高碳化石能源的利用将大幅减少,能源发展的外部环境将面临深刻的变化。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具有高热值、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而且由于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发展煤层气产业,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拓展,开采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的关键通道,也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石。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时隔19年后的重新修订,为科技成果转化“松绑”的同时也意在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我国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的最多,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但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高投入、高风险等特性,导致大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终止或失败,高额的投入成为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