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公园路径空间环境特征与使用者行为研究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综合公园路径空间作为市民日常通行、休闲锻炼、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公园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划分功能、组织流线,引导交通,丰富景观序列等方面承担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多聚焦于功能布局、形态特征、导向标识等方面,较少考虑使用者行为规律,路网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人群拥挤、尽端路增多,影响使用者游憩体验,降低路网使用率。且近年来,基于使用者行为角度的空间环境特征因子的定量化研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对以公园使用者活动需求为导向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园路径空间环境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及游憩体验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的关键。案例选取以公园代表性较高、路网规模及结构、周边环境差异较小为原则,对天津中心城区公园进行预调研并确定四个代表性综合公园(水上公园、人民公园、西沽公园、北宁公园)为研究场地,对其中的路径空间环境进行研究。首先,界定路径空间环境的概念及范围,依据使用者动静活动特点,划分通过性行为、动态停留行为与静态停留行为,基于空间环境与使用者行为需求分析,总结影响使用者行为的路径空间环境特征因子。其次,建立路径空间环境特征与行为数量研究假设,采用轴线法与凸空间地图法获取路径空间组织特征,现场勘测获取路网规模、界面及设施基础数据,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行动观察法与行为注记法获取使用者行为数量与类型数据。而后,分别对四个公园路径空间环境特征进行单独分析与横向比较,总结路网空间环境基本特征,对使用者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年龄使用者日常行为活动类型及分布规律。再次,运用SPSS 22.0分别对通过性行为数量、动静态停留行为数量与中观层面路网组织、规模、微观层面界面与设施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显著相关空间环境特征因子与行为人数影响预测模型,比较不同空间环境特征因子权重大小,对不同行为类型的主要空间环境影响因子进行排序。最后,以路径的视角看待公园规划设计与改造,建立基于空间句法拓扑分析的路网结构优化与设计流程,将路网组织参数与规模、界面、设施参数一起与人流量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提高组织参数在预测人流量方面的模型解释度。并从使用者行为需求出发,结合影响使用者行为数量的显著空间环境特征因子,针对性提出通过性、动静态停留行为需求的路径空间环境因子优化策略,以期为公园路网规划设计及改造提供依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空间环境特征因子中路网规模、路网组织、路径界面、路径设施要素特征对通过性行为、动态与静态停留行为人数产生明显影响。(2)显著影响通过性行为人数的主要空间环境特征因子及权重排序为路径段宽度>选择度(Lnchoice)>围合度>路径距入口平均深度>与活动区连接。(3)影响动静态停留行为人数的主要空间环境特征因子及权重排序为底界面面积>座椅百米长度>郁闭度>场地距入口均深>控制度(整合度、选择度)。(4)路网组织特征对通过行为影响程度高于动静态停留行为,具有适宜面积、充足设施、良好遮荫、可达性较好的活动场地可吸引并促进通过行为向动静态停留行为的转化。
其他文献
遗产社区是遗产发展的首要利益相关者和价值承载者,对于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正成为国际遗产保护关注前沿。遗产社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遗产旅游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当地社区与居民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干扰居民日常生活、使居民边缘化、加剧居民的贫困状态等。当前,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是新时期我国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关注遗产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对于有效传承活态遗产、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迅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一大批崛起的小城镇开辟了城镇化的新进程,进入21世纪,小城镇发展逐步走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小城镇作为连接城乡区域的社会综合体,是乡村地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上接城市、下引农村、协调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功能,在我国城乡统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小城镇空间形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和地理因素较复杂的西南地区、黄土高原地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迈入新阶段,其发展目标和重点从强调物质空间的规划和建设逐步转变为塑造城市文化和精神,城市因经济而兴盛,因文化而积淀内涵,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逐步成为评估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关键性因素。本研究是开埠城市系列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城市文化氛围为视角,尝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公众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其本身的文化需求多个角度探讨影响城市文化氛围的因素。目前我国学者对城市文化氛围的研究还处于
清末民初时期的天津时值城市转型,商业活动丰富,历史景观极具特色。老城厢地区是天津城市发展的主要发源地,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包括老城厢在内的天津城市景观逐渐丧失地域特色。文学作品在时空上塑造了生动的城市文化景观,其中的景观文本信息为地域特色发掘提供全新视角。区别以往研究方法,本文从天津小说入手,以文学地理学视角对老城厢地区景观展开研究。选取冯骥才三部清末民初时期小说:《阴阳八卦》、《三寸金莲》
天津“当河海之要冲,为畿辅之门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明清时期渤海湾重要的海防节点,形成多元化的军事文化景观要素。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海防早已不再是天津的主要职能,海防文化逐渐淡出群众记忆,各类海防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海防文化作为天津范围内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对天津造成了多重影响,但目前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均存在局限性。在理论研究层面,当前研究重点多集中于某一单体海防遗产,整体层面的研究十分有限
天津地处退海之滨,有“九河下梢”之称,纵横交错的河流分割陆地孕育了“七十二沽”这一特色景观。“七十二沽”是天津的别称,它的每一沽都承载着天津一个依水而生的居民聚落的生长,既是天津特色景观的承载者,也是天津历史与文化的记录者。但是这种景观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在天津当前的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着缺乏对本土特色景观挖掘、缺乏城市特色景观建设等问题,一些传统的、历史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要素正在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饱受雨洪内涝问题困扰,许多老旧校区尤其严重。老校区雨洪管理与景观更新改造设计强调将雨洪管理策略与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以达到解决内涝积水问题、营造校园景观、塑造场地精神等多重目标。本研究基于低影响开发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以天津大学老校区为研究场地,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校园中,结合雨洪管理措施对卫津路校区进行景观提升设计研究。本文共有六章,绪论是对研究背景和相关情况的总
家和万事兴,良好的家庭关系对社会和谐意义重大,而亲子关系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公共空间中高质量的亲子互动空间并不多见,家长们经常带孩子去的城市绿地中的儿童活动区也存在各种问题,极少能实现真正的亲子互动。因此,研究户外亲子互动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研究主体确定为天津市综合性公园的亲子互动空间,在研究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论网站中的数据资料、实地的观察记录与问卷调查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身心都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人们的健康状况逐渐转变为亚健康状态。其中亚健康的分支——心理亚健康状态更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据多个相关实验证明,人处于低程度感觉刺激时反应及情绪会变得迟钝和不安,进而影响大脑认知造成一个不好的循环,反作用于人体的情绪反应,最后导致心绪上的紊乱继而影响人体生理健康,在这部分人群中,心理亚健康青年对以上描述表现得尤其明显,极具代表性。基于此,找出治疗心
开展制冷站系统、子系统和设备的分级能效评价,可以发现系统能效薄弱环节,提高制冷站能效。然而,细致评价需要每台设备能耗数据。在实践中,多数制冷站能耗监测平台仅能提供部分点位运行数据,如制冷站总能耗,部分点位的温度,流量和压力,无法支撑系统分级能效评价。本文提出了一种制冷站能耗模型校准及能效评价方法,其实现过程分为四步。首先,需要收集制冷站的运行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然后,以制冷站逐时仿真总能耗与实测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