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称这一语言学概念用以识别和区分话语中的言语角色,即说话者、受话者、以及话语中提到的既非说话者又非受话者的第三方。和数、性、格、时、体等概念一样,人称在语言学中通常被当作一个语法范畴来研究。所谓语法范畴,指的是通过音系-形态范式来区分的语义特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是一个巨大而庞杂的系统,它是语言纵聚合关系的组织原则。一个系统包含若干个子系统,每个系统都包含一系列可供选择的项目,以及进入这些选项的入列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称是语言组织的一个基本的系统,它代表了语言作为意义潜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即以此为基础,将研究的对象确立为“人称系统”。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层次理论和体现理论,作为一系列语义选项的人称系统特征,和其它系统一样,是由词汇语法层来体现的,词汇语法层又进一步由音系(或书写)层来体现。尽管有一些语言学家共同持有这样的观点:词汇和语法并非语言的两个不同层次,而是同一个连续体的两端,但系统功能语言学明确提出,词汇和语法(并称“词汇语法”)在将人类经验转化为意义的过程中具有互补的关系。人称系统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由词汇的手段、也可以由语法的方式来体现;另外,人称系统的体现方式有时也会出现在词汇.语法连续体中间的模糊地带。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考察人称意义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表现形式来揭示人称系统中的词汇与语法之间的互补性。
本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确定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背景的研究对象,并概述全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回顾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尤其注重有关系统理论和“词汇语法”作为语言的统一层次的研究和论述。
第三章在系统理论的框架内对人称进行细致的分析,分析过程采用构建系统网络的方法。系统网络是韩礼德设计的一种图形标记法,用以表现语义特征的系统(即纵聚合)结构。人称系统网络是语言的意义潜势中完整的系统网络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称系统网络图形的构建散见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著述之中,但大多十分简要,并且将对人称系统的研究归并到对小句的语气结构的研究中。然而,人称概念的体现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选择,这些选择包括下列语义特征:言语角色(说话者、受话者、第三方,即第一、第二、第三人称)、数、排他性(例如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是否包含受话者和/或第三方)、生命性、性、格、反身性等等。人称系统与其他系统不可避免地具有交叉的地方。
鉴于语言中存在大量的表达和区分人称角色的方式,本章的主要目的即构拟与人称意义相关的系统网络,这些系统网络与已有研究相比,当覆盖更广的语义特征范围。另外,本章将人称系统与其它主要语义系统结合研究,而不是孤立地把人称看作与性、数、格等其它系统并列的语义成分。
第四章主要讨论人称系统的词汇化与语法化。人称意义的识解既可以采用词汇的手段,又可以采用语法的手段。在本章中用两节的篇幅来举例说明人称系统分别如何以词汇和语法资源来体现。词汇资源指用以表达物质(系统功能语言学称“实体”)、动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称“过程”)、质量等意义的词汇,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汇是一个开放性的集合,并且其中一个成员的意义界定并非一定取决于其它成员的意义,所以,人称意义的每一个词汇表现范式并不一定包含完整的三个人称。另一方面,词汇集合的开放性和不固定性也导致了词汇项的随时增减,这在逻辑上也同样适用于表达人称意义的词汇资源,即表达人称意义的词汇数量及成员均不固定。
语法化指用语法的手段--主要通过形态标记--来体现意义,比如屈折和派生变化、语序、小品词或其它功能词。识解人称意义的语言手段主要有缩略和依附形式、屈折变化、零形式等,以及人称的独立形式即人称代词。与独立的实义词相比,人称系统的语法表现具有下列特征:(1)发音方面比独立形式简略;(2)形态方面对其它成分依附;(3)语义方面比词汇更具概括性。
本章专门设置一节来探讨人称代词的问题。传统上认为人称代词这一词类主要行使形态-句法功能,即为一个语法的范畴。它们可以用作名词的替代,但在形态和句法属性上与名词不同。人称代词不像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那样本身具有可以识别的所指;人称代词由一套相对封闭和固定的成员集合构成;人称代词中的一个成员对其它成员具有排他性;人称代词在语义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然而,代词和名词之间也并非存在天壤之别。菅本(Sugamoto,1989)曾经指出,有些人称代词更多地表现了名词性,而有些人称代词则体现出更多的代词性。由此,该节对于人称代词的代词性和名词性问题给予了关注,旨在揭示这一类型的人称标记的复杂特性。另外,人称代词所体现出的代词性与名词性的渐变关系也正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持有的词汇语法互补观点的一个佐证。这对于本文的主旨尤为意义重大。
第五章主要阐述词汇与语法的关系。两者构成一个统一的层次--词汇语法,意义在这一层次里转化为措辞。词汇和语法共同作为表达意义的手段,具有彼此互补的关系:词汇被看作最精密的语法;语法则最具有概括性。这种互补性在语言的概念功能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即人类经验既能够以词汇的方式、又能够以语法的方式来识解,或者词汇和语法的手段同时兼有。这两种手段各自为意义整体做出贡献。有些现象可能更常用词汇一端的概念框架来阐释,而另一些则可能更倾向于语法一端。
对于一些复杂的现象的识解,其措辞可能处在词汇-语法连续体的中间地带。如果把词汇和语法看作组织意义的两个不同层次,那么对这种复杂现象的解释就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词汇-语法互补性的观点出发,既然词汇和语法是同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这些现象可以从两者之中任一角度来看待。此外,某个意义的构建可能在这个连续体的不同位置之间产生移动,这种移动并非跨越不同层次的,而是同一个层次内部由于精密阶的不同而造成的。这也更好地说明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问题,不管这些变化是共时的还是历时的。
语言中的人称系统体现了人类对世界及人际关系的认知,其表达和理解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词汇-语法互补性。如前一章所述,人称概念的体现既有赖于词汇手段、又要借助语法手段,对于某个相同的人称现象的识解,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位于词汇-语法连续体的不同位置。人称代词本身所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代词性(或名词性)即证实了词汇与语法的统一性和互补性。
从历时的角度来说,尽管人称形式是语言系统中最稳定的成分之一,但不免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产生变化。许多人称形式都可以考溯到其词汇来源,共时的体现形式实为不同程度的语法化的结果。另有一些人称形式具有语法来源。这也表明了词汇-语法连续体上精密阶的迁移,同时仍是词汇-语法互补性的证据。
最后一章对全文的研究和分析作一总结。人称系统在语言中以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形式体现,两者都是构建人称意义的策略。通过语言将人类经验转化为意义这一复杂任务需要这看似并列但实则互补的两种方式。作为统一体的词汇语法赋予了语言充分表达意义的手段,并保证了语言创生意义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研究采用系统类型学方法,考察并列举多种语言为例,以说明和证实本文观点。不同的语种在人称表现形式上可能干差万别,这些不同的形式在对人称意义的识解上互为补充,共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