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余年发展以来,银行理财扮演着高息的银行存款的角色,在最近一轮牛市中理财连续4年增幅过半,实现了市场容量的快速扩张,在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参与度也同步加强。理财作为短期流动市场的主要投资者,最初定位为小额资金客户群体,其发展历程是银行与监管博弈的过程。先后发展起的“银信合作”、“银证合作”、“银银合作”均为商业银行规避传统考核指标而获取表外盈利的尝试,这样银行能够在表内受限的同时扩张表外资产规模,尤其以理财业务拓宽客户群体、增加利润来源。那么,理财产品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是否造成冲击?沿用传统存贷业务代表银行传统业务,本文主要针对理财带来的冲击效应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现有文献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的探究基本局限在宏观定性层面,本文先对国内银行理财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再利用我国上市银行的微观数据,区分银行治理结构和理财产品期限分别进行FGLS检验,实证表明,理财产品发行会对银行整体的传统业务造成显著冲击。具体表现为银行理财发行规模上升时,存贷款利息净收入占比下降,存、贷款占比下降。稳健性检验区分银行治理结构与理财产品期限发现,理财产品发行对国有银行的冲击力度弱于股份制银行;短期理财发行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程度弱于中长期理财。最后文章将针对研究结果与政策现状给予相应的建议。本文的构造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拟解决的问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对中国理财产品发展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先后介绍发展背景、发展动因、主要类型(按收益特征、投资方式、风险等级、投资期限、投资标的、收益率划分)、发展优势。第三部分介绍理财产品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效应的传导分析,主要分为理财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财产品发展影响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替代效应和溢出效应的传导渠道分析。第四部分进行理财产品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冲击效应的实证研究,先后解释变量选取与样本分析、平稳性检验、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区分银行治理结构和理财产品期限)。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完善相关法律、规范理财业务数据披露,放松商业银行管制、改善存贷比监管,促进理财业务转型财富管理。整体来看,本文梳理了2004年至今的大部分银行理财,在数据的选取上保持更新到现有数据最新,对于理论以及实证的佐证也来自已发表的中外文献,实证检验结果也基本符合现有文献结论,对于小部分控制变量与现有文献有差别的解释也进行了相应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