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和稳定将对我国综合实力增强起到重要基石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需要农业科技的支撑,高等农业院校是农业技术比较集中的地方,因此,借助高等农业院校的技术来发展农业是一条可选之路。多年来,全国各高等农业院校不断对高校投身农业实践的模式进行着探索,形成了诸多适合各自地域的高校科技推广模式,河北农业大学的“太行山道路”模式是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这三十多年的历程中,该模式适时作出调整,不断实现自身的创新和完善,成效显著,为高等农业院校以科技支持农业树立了典范。“太行山道路”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因地制宜地积极参与“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丰收计划”、“科教兴村”、“粮食丰产工程”等项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照市场运行规律,由开创时的科技进山、科技扶贫活动发展成为集农业生产、教学科研、农业推广于一体的高等农业院校科技支农新模式。在该模式中,示范基地、科技园、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对引导农民采用适用技术来实现增产增收作用明显;学校对农业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民技术协会进行的培训使得为农村送去的技术得到快速推广。此外,学校还帮助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利用网络技术传送农业信息。在“太行山精神”鼓舞下,“太行山道路”内容得到扩充,“太行山道路”科技推广模式的辐射作用也相应的扩展到了其他省份。“太行山道路”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显示了高等农业院校投身农业实践的优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实现农业技术向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促进农业生产、教学科研与农业推广的结合,不断谋求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渠道,加快农业信息向农民群众的传播,使高等农业院校与其他农业相关部门的合作更加有效。然而该模式发展至今也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制约:所提供的农业技术与实际农业生产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方面的障碍,实用技术有效转化的途径方面的制约,农业信息实现共享方面的制约以及来自外在环境方面的限制。为此,有必要对“太行山道路”科技推广模式就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为该模式的良性发展创造适宜的外在环境,使“太行山道路”模式组织体系更成系统,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借助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多渠道信息传播网,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