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饮食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的存在,城乡生活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食物结构也相对单一。2004年的统计数字表明:人均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粮食直接消费比例是0.36:1;占总人口58%的农村居民粮食直接消费数量却占到了全国直接消费总量的77%。从食物支出比例来看,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粮食支出额仅占食品支出额的8.89%;同期农村居民粮食支出比例约在30-40%之间,其食物消费结构大大落后于城镇居民。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居民粮食直接消费的现状以及形成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农民的食物结构。
由于宏观统计数据的限制,本研究于2005年7月对陕西省、山东省和江西省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隋况进行了住户调查,共获得样本1354户。利用调查资料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本文首先对农村居民粮食直接消费的统计特征进行了描述,分品种估计了粮食直接消费的数量,调整后本文估计的人均粮食直接消费中值与统计数字之间的差距约为6公斤。
在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粮食直接消费的因素后,本文对ELES模型进行了再扩展,加入了家庭特征变量,利用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估计:食物的边际消费倾向呈现随着经济发达程度而明显变小的趋势。基本食物支出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分别更多地用于粮食类、动物类食物、和其它相对奢侈类食品。青年农户动物类食物和高档的食物的消费更是表现出了较高的收入需求弹性。各种食物的自价格弹性基本上表现为负值,其中奶类、水产品弹性值较高;而主要粮食品种的交叉价格弹性都较低。
本研究通过预测模型筛选建立了分收入段的收入需求预测模型,对未来农村居民粮食直接消费进行了包括基本消费量和正常消费量的短期和长期预测研究,通过不同口径的预测结果比较,揭示了差距和解释了可能的原因。
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建议粮食消费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地区差异;建议从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两个方面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建议从基本消费支出入手考虑农村社会保障的范围和标准:建议治理消费环境,构建健康的农村消费市场体系;建议建立长效综合机制保障未来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