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对绩效评价股权激励效果——以顺络电子为例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sx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2014年底我国有600余家上市公司公布实施股权激励,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4%左右。随着股权激励在实践中的广泛开展,激励的效果成为股权激励机制研究关注的重点。现有股权激励效果的研究选用评价企业业绩的方法不尽一致,有选用每股收益率等市场价值指标的,也有选用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资产利润率等指标的;在指标数量上较多选用单一指标。由于业绩评价方法的不同,即使在相同样本的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同的结论。本文认为,可以从业绩评价方法入手寻找一个更加客观和综合的指标体系来评价激励效果。与绝对绩效评价相比,相对绩效评价能从长期、综合的角度分析企业的相对经营业绩,弱化市场和行业系统性因素带来的影响。采用相对绩效研究股权激励的效果,能够弥补绝对绩效评价方法的不足,本文侧重以相对绩效评价为主,并辅以绝对绩效评价,将两者结合能够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通过对案例公司顺络电子股权激励的效果进行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财务业绩方面,股权激励实施后,顺络电子的行业相对经营业绩得到改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有显著提高,偿债能力变化不明显,但相对偿债能力的稳定性有所增强,营运能力未发生显著变化,但与行业平均相比表现变好;以经济增加值回报率作为评价指标,企业的投资效率没有明显改善。非财务业绩方面,第二次激励计划的公布在资本市场上引起的反应没有第一次明显,但累计超额收益率显示两次激励均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股权激励实施后企业科研投入明显增加,实现了人才的吸引和保留,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取得适应市场需求的研发成果。  在研究单个公司股权激励效果时,一般较难排除是否是其他因素导致企业业绩发生变化,所以,本文在研究顺络电子股权激励效果时主要采用相对绩效并辅以绝对绩效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希望弱化市场和行业系统性因素的影响,但同时也发现了相对绩效评价不能将较难量化的非财务指标纳入到模型中的不足之处;本文建立的模型没有排除内部因素变化对业绩的影响,只是在实施背景中提及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层人员相对稳定。希望本文能够给研究单个公司激励效果的学者提供参考,建立更加有效和客观的评价方法。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对RM公司领导方式与员工心理契约关系间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公司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对员工的心理契约有着因果关系的影响。其中交换型领导方式主要影响员工心
学位
为了迎合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宏观环境,各个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并购作为扩大经营规模的工具,以提高市场份额。但是因为并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资源汇总,后续整合过程比较复杂
加强廉政建设是一个系统的社会综合工程,而党政机关的率先垂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政府机关是领导经济工作的核心,机关党员干部能否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继承和发
自1991年国家作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战略决策以来,高新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等方面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在国家一系列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的促进下,全国各地的高新区为了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纷纷寻求与其他高新区的合作,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基于此,本文明确提出了高新区战略联盟这一概
明年中国或成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机器人概念股昨日大涨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日前断言机器人将主宰世界,昨日,受到这一消息刺激,A股智能装备概念股三丰智能缩量封住涨停,天奇股份跟随涨停,机器人也涨逾6%。而用工大户富士康今年一反常态暂停招工,有消息称部分原因在于其率先使用工业机器人以代替人工操作,这是否也昭示着新的“工业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富士康实施百万机器人计划  日前,盖茨在对未来科技领域的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大舞台,伴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发展以及,即便“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的浪潮四起,各行各业的国际化经营也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在这样的大环
当我们鉴赏一幅油画的时候,同时也在享受作者精心创造和设计的艺术形式语言.就油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而言,其本身独特而鲜明的特点往往高于作品本身的内容,这使它具有更高的审美
一年一度的大队委竞选演说结束了,申报劳动委员的没有一人,而竞选大队长的学生趋之若骛.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的回答很有趣:“大队长可以管大队委,中队长能管中队委,当得越大,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兴衰。我国房地产企业起步晚、基础差,企业运行远未实现规范化。市场经济变化、国家宏观调控都会对房地产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我国能源战略地位的日益突显,跨区域优化配置能源的要求日益迫切,在跨区域电网的层次上构建跨区域电力市场,将打破当前普遍存在的省市、区域电力市场之间的电力交易壁垒,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