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羟基磷灰石(HAp)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在骨组织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已有研究证实,小尺寸的纳米HAp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但制备粒径均匀且大小可控的纳米HAp一直是难点。常规方法制备的HAp往往存在粒径大小不可控等问题。模板法因模板剂含有官能团,具有空间限域作用,能实现对材料大小、形貌、结构等的控制,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制备。碳点模板法制备HAp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制备方法。柠檬酸源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羟基磷灰石(HAp)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在骨组织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已有研究证实,小尺寸的纳米HAp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但制备粒径均匀且大小可控的纳米HAp一直是难点。常规方法制备的HAp往往存在粒径大小不可控等问题。模板法因模板剂含有官能团,具有空间限域作用,能实现对材料大小、形貌、结构等的控制,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制备。碳点模板法制备HAp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制备方法。柠檬酸源碳点尺寸小(3~5 nm),且球形碳核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易于表面修饰改性,是理想的模板剂。目前关于柠檬酸源碳点的制备方法尚需完善,碳点的表面结构对模板作用的影响机制有待深入研究。谷氨酸具有促进生物矿化的能力。本文以柠檬酸碳点和谷氨酸修饰的柠檬酸碳点为模板制备纳米HAp,研究了碳点对HAp尺寸和结构的影响,并研究纳米HAp的细胞相容性及对骨肉瘤细胞的作用,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采用直接热解法制备了柠檬酸碳点和谷氨酸修饰碳点。实验结果表明:热解法制备的柠檬酸碳点和谷氨酸修饰碳点水溶性好,与水热法相比产量高;柠檬酸碳点的碳核为无定型碳核,平均颗粒尺寸为4.24±0.57 nm,其表面存在-COOH、–C=O和-OH等基团;谷氨酸修饰碳点的碳核部分结晶,颗粒尺寸相较柠檬酸碳点有所减小,平均尺寸为3.42±0.67 nm,研究表明随着谷氨酸与柠檬酸原料配比的升高,通过酰胺键接到碳点表面的的谷氨酸在一定范围内数量增加。(2)以柠檬酸碳点为模板水热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纳米HAp。研究结果显示,水热温度为150℃,p H值为11.5是碳点模板法水热制备HAp较佳的反应条件。当柠檬酸碳点浓度≦2.0 mg/m L时,HAp的物相、基团和化学状态受模板影响较小,随着浓度升高,HAp的平均粒径先从71.33 nm增加至84.48 nm,再减短到67.74 nm,晶格常数a和c随柠檬酸碳点的升高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当柠檬酸碳点浓度≧2.0 mg/m L时,HAp尺寸下降、团聚加剧,结晶性低。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碳点制备的纳米HAp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形态和增殖,但对骨肉瘤细胞(143b)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的HAp相比,柠檬酸碳点制备的HAp对骨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在此尺寸范围内没有呈现明显的尺寸依赖的细胞毒性,最大抑制率只有20%。(3)以谷氨酸修饰碳点为模板水热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纳米HAp。研究结果显示,修饰碳点的谷氨酸的量对HAp的尺寸影响小,随着谷氨酸量的增加,产物的结晶度下降,团聚加剧。与谷氨酸修饰量相比,谷氨酸修饰碳点浓度对纳米HAp的尺寸起决定性作用,随着谷氨酸修饰碳点浓度从0升高到2.0 mg/m L,平均粒径下降由71.33 nm下降到49.20 nm,表明谷氨酸修饰到碳点表面,有利于提高碳点的模板作用,但当碳点浓度≧1.5 mg/m L时,产物团聚加剧,结晶度稍有下降。谷氨酸修饰碳点的模板作用有利于CO32-取代了HAp中的PO43-形成B型碳酸根取代羟基磷灰石,晶格常数a和c减小。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谷氨酸修饰碳点制备的纳米HAp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形态和增殖,与对照组的HAp相比谷氨酸修饰碳点模板制备的HAp对骨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出现了尺寸依赖的细胞毒性,其中平均长度为49.2 nm的样品抑制作用最强,最大抑制率超30%,展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因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活性引起生物材料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最具代表性的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58S在骨、齿及皮肤创面治疗中表现出优异的组织再生修复性能,是一类具有很好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的新型硅基非晶态生物材料。由于材料的生物活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组成物质在生理环境中以离子或离子基团形式的释放过程,而这些又与材料的无规则网络结构形式直接相关。所以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是岭南道教的发源地,也是国内道教名山的典型。目前已有文史研究、道教建筑、风景区开发利用等相关研究成果,但相较于北方、江南的道教名山,对罗浮山整体道教景观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基于风景园林史学和风景园林美学结合的研究视角,以罗浮山道教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图像分析等方法,先探究罗浮山
引起视疲劳的因素有屈光不正、调节障碍、眼外肌肉异常、干眼症、VDT环境等等。由于笔者自身有较为严重的调节性视疲劳,近距离用眼就会头昏眼花,所以本课题从笔者自身出发,主要研究能够缓解调节性视疲劳的眼部产品。治疗调节性视疲劳公认的办法是视觉训练中的手动反转拍,反转拍是由两对凹凸镜组成,其原理是凹镜能使睫状肌收紧,凸镜能使睫状肌放松,通过凹凸镜的连续反转使睫状肌能够连续放松收紧,从而达到有效缓解治疗视疲
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是实现机器人自主导航的关键。但采用单一传感器的SLAM系统存在各种问题,如纯视觉SLAM在光照强度突变、机器人运动过快和纹理不明显等情况下容易失效,而激光雷达获取的信息不够丰富,在几何结构相似的场景中,容易出现回环检测错误的情况,影响建图精度。因此,对于关注的地面四驱车辆定位与建图问题,本文研究了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molecular-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能、抗冲击性能和自润滑性能,其管件、滑轮等中空制件在工业管道运输和轻工机械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UHMWPE极长的分子链易造成严重的分子缠结,使得熔体流动性极大降低,几乎没有一般聚合物所表现出的黏流态。使用传统聚合物成型装备加工UHMWPE不仅生产效率低、能耗大,而且制
AB5型储氢合金由于其优越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镍氢电池负极材料。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镍氢电池市场对商用AB5型合金成本高和循环寿命及低温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商用合金La0.585Ce0.19Zr0.025Sm0.2Ni4.337Co0.163Mn0.253Al0.350为基础,通过改变合金化学计量比及退火工艺条件优化了合金的电化学性能。首先,本文通过感应熔炼法制备了一批含Sm低Co类过化学
智能汽车的发展对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减小交通事故的伤害具有重要意义。智能汽车在面对复杂的交通环境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环境信息融合感知、主动避撞等技术难题。为智能汽车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下识别危险的驾驶场景,提供可行的碰撞预警策略和测试验证场景,进行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构建、车辆交通环境主要道路使用者目标检测和跟踪以及智能汽车碰撞预警策略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测试验证中海量
四环素是一种常用的医用、兽用抗生素,四环素在水环境中富集会破坏生态环境,诱导抗性基因的产生并危及人体健康。由于水中残留四环素对微生物的胁迫,污水处理系统难以实现水中四环素的高效去除,因此亟需寻求高效、环境友好的四环素降解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MFC)是一种自产电驱动并富集降解功能菌的系统,故能在共代谢难降解有机物与产电,研究发现MFC对四环素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但常规的MFC生物阳极降解四环素具
城市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停车问题成为了城市交通的通病。城市停车问题不仅仅是由供给不足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停车定价政策不合理、不公平导致的。同时,在制定停车定价价格标准时,大中城市普遍实行停车价格管制,这使得停车位资源供需失衡,停车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影响了城市动态交通系统的运行。此外,网联车的出现,使得不同车流类型的停车需求更加富有弹性变化。因此,科学合理的停车定价,对于引导停车决策,
脂质在生物体中至关重要,但其理化性质多变,且脂质同分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目前脂质分析存在脂质覆盖范围窄和共洗脱严重的问题,脂质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分析更加困难。本文建立了基于三相萃取(three-phase liquid extraction,3PLE)和分段数据依赖型采集(segment data-dependent acquisition,SDDA)的拟靶脂质组学方法,以及基于微波辅助间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