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性别视角下的考察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to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唐诗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性别视角下的考察》,以唐诗中的女性形象作为考察核心,以性别视角作为考察方法,探讨诗歌中涉及的性别意识、展现的性别观念,对唐诗中的女性形象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本文从六个部分对唐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探讨“女性形象”与“性别视角”。首先,运用性别视角,对唐前诗歌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从诗歌源流的发展看女性形象,将女性形象置于宏观的诗歌发展史的洪流中,辨清女性形象塑造的脉络,为进一步研究女性形象在唐诗中的面貌作历史承继的梳理,同时为更好地运用性别视角,分析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所体现出的特质,作诗歌文学发展与性别属性书写之间的宏观思辨。其次,对《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唐诗外编》中涉及到的女性形象做概况梳理。对有性别的创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整体观照。再次,将唐诗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理论结合,体现性别内涵与女性形象的理论联系。  第二部分对男性笔下的理想女性形象作整体观照,探究女性形象由男性塑造的类型化特征。她们在男性诗人笔下具有光辉之美,可以被定义为男性视角下的理想女性形象,代表着性别视角中男性对女性美的评判、观照与塑造。  第三部分以男性笔下具有政治代言意义的征妇形象为例,探究女性形象塑造与士人心态之间的联系。  第四部分对女性笔下的自我形象进行剖析,探析女性形象的类型化特征,以及女性书写所面对的“创作者身份焦虑”的两难处境。  第五部分以薛涛、鱼玄机为个案研究,探析女性自我观照下的心灵世界、女性主体意识以及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  最后将女性形象置于唐代文学思潮的宏观背景中,就文人创作理论自觉与女性形象塑造之间的相互关联作历时性梳理,以期从文学思潮发展史的角度宏观审视女性形象塑造,将具有性别文化意味的文学现象置于文学思潮的视野中作系统深入的研究,探寻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规律性特征。  总之,唐诗中的女性形象,由于创作者性别不同,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但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就唐诗的创作而言,多以男性作为话语中心。唐诗中许多熟知的女性形象是由男性创造的,并被塑造成符合男性需要的形象。可从唐诗中进一步挖掘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的性别认知,亦可探讨男性对女性的认知与女性自我认知这两者的不同。本文将对唐诗中的女性形象作整体观照,运用性别的眼光分析男性诗人与女性诗人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而关注唐诗中的女性形象所展现的不同面貌;通过女性形象关注时人心态,考察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笔下的自我形象塑造的不同动因;将女性形象置于文学思潮的历时环境中,宏观考辨文学思潮对女性形象的影响,探讨唐诗中女性形象书写与文人创作的理论自觉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以《左传》中的种种奇异事象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奇异事象统称为“异象”。所谓异象,指异于常态、常理和常情,被时人认为难以理解或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事件或现象。本文在对《
金属液与模样之间形成的气膜压力,模样受热形成的液态残留物聚集在与液态金属接触的涂料层界面的气体压力,二者增大分别是铸件顶部和侧表面形成侵入性气孔的主要原因。增加浇
隐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东西方对隐喻都有悠久的研究历史,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现代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给隐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一种语
元代书画创作在中国艺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诗歌创作却受到后人浅俗、卑弱的诟病,这种批评从当时诗书画一体的创作方式来看是不妥当的。元代诗学与书画艺术相融合的文艺观念
第一章回顾了上古汉语及物动词研究的历史,指出了成就和不足。主要包括传统的分类、对宾语性质的关注、配价、及物性、作格动词和中性动词之别等内容。  第二章主要考察了几
众所周知,在Vista及以后操作系统分区的Windows目录中,有一个体积较为庞大的文件夹:Winsxs,通常情况下,该文件夹可以占据3GB以上的空间(如图1),而且该体积会随着以后安装的软、硬件的增多而变大。那么,Winsxs究竟为何物?该文件夹是否可以删除?如果无法删除的话,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尽力减少其对系统分区的占用?答案尽在本文。  Winsxs究竟为何物?  Winsxs文件夹是
如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翻译一篇英文文章无须再搬着英汉词典或者敲击快译通了,只需把英文篇章粘贴到在线翻译网页上即可获得免费的服务了。对在线翻译来说,翻译的质量和速度、专业知识翻译以及对多语种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因素。  谁的界面更友好  相比于网络上其他应用的华丽界面,在线翻译的界面无一例外的简洁,左侧是需要翻译的文字,右侧则是呈现翻译结果的地方。  百度翻译在左下方还有划词翻译和实时翻译的选项,在右侧还
地质资料是表达地质信息的物质载体,信息与物质的同在性决定了地质资料既是物质的存在,同时也是信息的存在。从信息与物质同在的角度出发,地质资料承载的主要权利包括物权、
针对乌拉根硫化铅锌矿矿石进行了大量浮选条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52.98%情况下,以乙黄药为铅浮选捕收剂、丁黄药为锌浮选捕收剂,闭路流程试验可获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