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迈入了老龄化的行列。中国人口众多,同时也是老龄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如何合理的应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是社会的重点关注问题;如何满足老龄人口的日常出行活动,是社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发展,城市绿地的功能和分类也愈加丰富,各种行为科学相关理论也逐步融入到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之中。城市绿地中的口袋公园,因其具有面积小、数量多、使用率高、功能复合等特点,逐步成为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社会中老年活动者的比例逐渐提升,由于成年人和儿童日常学习和工作原因,大部分时间,口袋公园的活动者中以老年人居多,老年群体已经成为口袋公园的“专属游客”。但现在的口袋公园设计过程中,没有重视老年群体的使用感受,其设计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给老年人在口袋公园的活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大的降低了老年群体户外活动的积极性。这样的口袋公园数量繁多,亟须改变。满意度研究是一种度量使用群体对场地或产品的期望程度能否达到实际体验满意度的过程。在明确口袋公园无法满足老年群体日常活动需要的前提下,如何合理的优化口袋公园,建设适宜的老年活动空间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对于使用群体来说,场地的满意程度越高,其使用频率也会相应增加。因此,以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口袋公园进行满意度研究,找寻当下口袋公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据此进行优化提升,提高老年人使用满意度,解决场地中不合理因素,增加口袋公园活力,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本文在明确口袋公园相关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的基础上,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策略实践”的逻辑进行研究分析。首先,通过场地预调研,发现渝中半岛现有口袋公园存在诸多影响老年人日常行为活动的因素,需要改变。同时对口袋公园的相关理论和老年群体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及活动诉求进行总结与分析,得出老年人在口袋公园中的活动类型和活动诉求。然后,结合理论基础和对渝中半岛口袋公园的解读,将渝中半岛的口袋公园分为微绿地型、微广场型和机会空间型三个大类,选取具有不同特征的口袋公园作为实地调查展开地,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口袋公园在可达性,区位环境,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了不同类型口袋公园的场地特征,其中微绿地型口袋公园展现出场地形状不规则,场地边界立体、绿化形式多样等特征;微广场型口袋公园展现出功能空间复合,场地边界融合的特征,机会空间型口袋公园展现出功能空间不明显,形成的自发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并对口袋公园内老年人活动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分析,掌握了不同类型口袋公园内老年人的活动规律。其次,制定调查问卷和评价指标,对渝中半岛口袋公园中的老年群体进行问卷调研,通过IPA分析法对现有口袋公园进行满意度分析。得出老年人对不同类型口袋公园中空间要素、景观要素、设施要素、适老性要素和管理要素的满意度情况,并得出三种类型口袋公园存在的问题。再次,针对前文提出的口袋公园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得出的口袋公园现存问题,首先提出了山地城市口袋公园的设计提升原则,然后分别从空间层面、景观层面、设施层面、管理层面和适老层面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三种类型的口袋公园的设计提升策略。最后,选取渝中半岛健康路游园作为实证场地,首先通过调研确定该口袋公园为微绿地型,其基本存在问题与微绿地型口袋公园一致,并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的提升诉求,通过整体设计和各项构成要素的细部设计进行该场地的设计提升,印证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提升策略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总结,对此次文章的撰写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