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山西诗歌是清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诗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本论文以清代山西诗歌为研究对象,在认真梳理原典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各阶段诗人的生平、交游、创作等方面的分析,从中勾勒诗歌发展轨迹与诗歌之间的起承流变关系,揭示清代山西诗歌“U”型发展格局。同时,结合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因素指出清代山西诗歌不同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此外,作为一种地域性的诗歌,受文化传承及地域形态等各方面的影响,清代山西诗歌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南到北逐步下降的趋势。有清268年,山西涌现出了数以千计的诗人,根据诗歌发展历程可分为清初、清中和晚清三个阶段。本论文按照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绪论对该选题的价值、研究现状与方法进行综述,对入选的诗人范围、时间分段进行界定,并对其他相关问题做一些必要的说明。第一章为山西人文地理特征与清代诗歌的发展背景。通过对山西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清代社会政治科举文化以及山西诗歌发展历史等三个方面的梳理,厘清影响清代山西诗歌发展的地域因素、历史因素以及诗歌自身传承因素,为顺利进入本论文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章为清代山西诗歌发展概述。本章从纵向历时性变化,横向地域性特征两方面来介绍山西诗歌发展概况,从理论上建构清代山西诗歌发展演变脉络,突出诗歌地域内部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以及以整体面貌显现的地域性特征。第三章为清代初期山西诗歌。选取遗民傅山、贰臣程康庄、台阁陈廷敬、布衣吴雯等身份不同的诗人为此期代表。分由明入清和清初两个阶段,前期诗歌创作的主体是遗民诗人,多反映社会巨变的现实以及巨变带给人的心理感受。后期主体是清代入仕诗人,诗多润色王朝鸿业或是山水之音。山西诗坛的中心经由傅山转至陈廷敬,在清初近八十年时间里先后引领了山西诗歌的发展走向。慷慨悲歌、凄急幽奥的遗民诗风逐渐转变为清新典雅、温柔敦厚的台阁诗风。此期诗歌创作较为繁盛,由于各自身份不同,诗人心态各异。具有诗风转向起步慢但完成快的特点。在对明诗继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山西诗坛自身风貌。第四章为清代中期山西诗歌。此期虽然就诗人影响度而言不如前后两期,但是诗人诗作数量众多,诗歌地域性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地域性诗歌流派雏形初现,地域性诗歌总集大量刊刻,以及以诗话理论为代表的地域诗歌意识的显现(虽然零散,但毕竟开始了)。诗歌题材以山水田园为主,内容上多抒写个人情怀,总体基调为盛世之音。同时也出现了讲求形式、内容空虚的不良倾向。出现了以静乐边塞诗人李銮宣、灵石画坛诗人何道生、阳城文坛领袖张晋和延君寿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其诗风格迥异,各有特点。但由于诗人政治地位较低,多是下层官吏甚至是布衣,当中缺乏能够引领或者影响全国诗坛的大家。第五章为晚清山西诗歌研究。该部分主要选取晚清诗坛盟主祁寯藻,宋诗派羽翼徐继畬与冯志沂,晋商出身的仕宦诗人董文涣及其弟媳冯婉琳,渊源魏晋诗学唐人的杨深秀作为研究对象。厘清由以祁寯藻为代表的宋诗派到以董文涣为中心的唐宋兼融,再到“诗学唐人”的杨深秀之间诗学风格演变的脉络。晚期山西诗歌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诗歌叙事性与学问性较强,体现出浓郁的时代风貌。诗人地域内部交往与外在联系较为频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诗歌的繁荣。结语从诗歌纵向发展历程、诗歌自身创作特点、诗歌地域性空间分布等三方面建构立体的清代山西诗歌发展的轮廓,从中总结其历史地位与诗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