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旨在于论述中日两国的镂空型纸版印染的考察、比较。研究方法是通过对日本和服染色用之“伊势镂空型纸版”的简介,以及被认为是日本文化源流之一,而且至今尚留存于中国文化之中的镂空型印染之“南通蓝印花布”的考察,来进行比较的。中国的染色用镂空型纸的制造技术,早在960-1279年的宋朝年间就已经确立了。而镂空型印花用的印花面则在1185=1333年之间(即日本的镰仓时代)输入日本。日本的镂空型印花得到公式确认的是在16世纪中旬。鉴于以上事实,笔者推测发源于中国的镂空型印花技术,应该是在794-1185年间(日本的平安时代)或者是在1185-1333年间(日本的镰仓时代)传到日本的。在1603-1867年间(日本的江户时代)由于日本幕府政府宣布所谓的“奢侈禁止令”,人们不敢穿华丽的衣服,但是巧妙地纺织一种乍看之下是没有花纹的素色布料,但是实际上是有着极端细微的纹样的“小纹”布料,顿时盛行全国。反之,中国民间虽然生活朴素,但人们却喜欢那种色泽鲜美款式大方明朗的布料。镂空型印染的制作工序,中日两国差不多都是使用相同的道具以及以相同的程序制造。据考察得知较大的差异如下:日本的镂空型印染的纸,是使用涂上柿漆然后又用烟熏的“柿漆纸”,而防染糊则以糯米粉和糠为主要原料,染色完毕以后再以清水洗掉防染浆剂。中国的镂空型印染,使用的是在纸型涂了桐油的“油纸版”,防染糊则以大豆粉和消石灰为主要原料,染色完毕以后以刀削掉浆粉。中国以前也曾使用“柿漆纸”及糯米粉的防染浆剂,现在己经不用了。因为油纸比“柿漆纸”更富耐水性,而且不需要熏烟。而大豆粉可以直接和石灰搀混成浆糊,但是若使用糯米粉则须先行蒸煮,浆剂制造工程繁杂。而日本则一直保持这个原料,可能主要是因为细微的纹样还是糯米粉比较适合,至于油纸虽然耐水性很强,但是一到夏天就显得很湿粘。因此夏天特别潮湿的日本就坚持使用糯米粉的浆剂和“柿漆纸”,并尝试以各种方法来加以改良制造出更适合于日本的染印方法。通过这次的研究,笔者深深地了解到日本的镂空型纸版印染源出于中国的蓝印花布,并且也获得各种镂空型纸版印染的知识,认识到其中的无穷的乐趣。笔者认为不求大量生产而与大自然共生共存的传统文化里,充满了应该流传给后世的智慧及窍门。蓝靛染工艺师们所创造提炼出来的出神入化的技艺里,深埋着他们独创的构思,蕴涵着“真正的充足和精神上的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