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贝叶档案保护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liuweil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云南傣族贝叶档案的界定及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划分为研究起点,围绕傣族贝叶档案保护的现实问题和相关理论,构建了傣族贝叶档案分级保护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贝叶档案的全面调查,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进行了论述,进而构成了傣族贝叶档案的保护对策。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存世的傣族贝叶档案数量较多,然而目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能用于傣族贝叶档案保护的资源和经费较为有限,因此大量的傣族贝叶档案和有限的保护资源之间的矛盾成为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要想充分发挥有限保护资源的最大作用,只能在分级保护的理念下,尽快找出最急需保护的傣族贝叶档案,并给予有效的针对性保护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而濒危傣族贝叶档案即损失严重、濒临消失的傣族贝叶档案,其具有最为急迫的保护需求。可见,对傣族贝叶档案保护对策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有学者研究傣族贝叶档案的保护问题,但主要集中于傣族贝叶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等研究,局限于傣族贝叶档案的形成、价值、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对傣族贝叶档案的概念、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划分以及分级保管等问题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因此,研究傣族贝叶档案的保护是一个崭新课题,既是对档案保护理论的深化和发展,同时又为傣族贝叶档案保护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交叉学科运用等方法。第二章云南傣族贝叶档案的界定及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划分包括傣族贝叶档案的界定和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划分。傣族贝叶档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因独特的制作技艺及蕴含的傣族文化而独树一帜。因此,对其的保护也愈加重要。由于傣族贝叶档案的概念一直没有明确定义,往往简单使用贝叶经。本文从傣族贝叶档案本质上是傣族人民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出发,指出傣族贝叶档案是指用傣族文字刻录在贝叶上,在中国云南,主要是西双版纳地区制作并反映其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在界定傣族贝叶档案之后,引用“濒危”概念,将大量傣族贝叶档案从制成材料严重损坏或所承载信息相对稀缺两个方面划分出濒危傣族贝叶档案:其一,制成材料濒危的傣族贝叶档案。在调研的基础上,同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古籍特藏损坏定级标准》,通过对8项指标的量化,提出制成材料濒危的划分依据。其二,信息濒危的傣族贝叶档案。参考文物和图书界的相关划分依据,结合档案价值判定标准,总结了信息濒危的划分原则,并初步提出了傣族贝叶档案信息濒危的划分依据。第三章云南傣族贝叶档案的保护现状包括傣族贝叶档案的总体情况、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贝叶档案的保护现状总结是提出针对性保护对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笔者收集到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研究素材,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贝叶档案保护的基本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贝叶档案存世数量较多,保存较为分散。目前存世傣族贝叶档案中绝大多数为解放前后时期形成的,明清以前形成的贝叶档案较少。总体来说,保存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级档案馆内的傣族贝叶档案,其保管情况相对较好一些;存放在各地佛寺内的傣族贝叶档案,绝大部分保存完好,很少出现脆裂、霉蚀、污染等问题;流散在其他机构及广大民间的傣族贝叶档案,由于重视不够,疏于管理,不少傣族贝叶档案尘封多年,受潮、虫蛀、污损现象普遍,丢失、盗卖、损坏情况严重。目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贝叶档案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傣族贝叶档案保护总体状况不明;流散在民间的贝叶档案老化损毁严重;傣族贝叶档案保管条件简陋,保管设施匮乏;傣族贝叶档案权属多样,保存场所分散;傣族贝叶档案抢救与修复过程缺乏科学管理;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第四章云南傣族贝叶档案濒危原因分析包括导致傣族贝叶档案濒危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分析研究。总的来说,导致傣族贝叶档案濒危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影响傣族贝叶档案濒危的主要因素,外因将对傣族贝叶档案的濒危起到加快或减缓作用。傣族贝叶档案本身制成材料的耐久性是影响其濒危与否的内在因素,而贝叶载体的纤维结构及理化性质以及字迹材料的色素成分和刻写方式是影响其耐久性的关键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傣族贝叶档案濒危的自然外因。其中,温湿度环境控制的好坏决定着其老化和损坏的快慢和严重程度。光照的因素会加快贝叶纤维素的光氧化反应,导致傣族贝叶档案变脆、发黄。空气污染物会加速傣族贝叶档案强度降低、产生裂变。有害生物会损伤、污染、霉蚀傣族贝叶档案。社会因素和管理因素是导致傣族贝叶档案濒危的人为外因。造成很多傣族贝叶档案濒危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来源于自然因素,而是由于社会的漠视、保护意识的淡薄、管理的疏忽等人为因素。第五章云南傣族贝叶档案的分级保护模型包括傣族贝叶档案分级保护模型的构建和主要内容。分级保护的理念是濒危傣族贝叶档案提出的基点,通过对濒危傣族贝叶档案采取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保护对策才能更好的利用有限保护资源,缓解保护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本文构建的傣族贝叶档案分级保护模型并不仅仅是对傣族贝叶档案进行分级而已,而是涵盖了濒危傣族贝叶档案保护的整个流程,为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保护对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该模型包括四个模块,分别是:傣族贝叶档案的全州性调查模块、傣族贝叶档案的等级划分模块、濒危傣族贝叶档案抢救性保护模块和濒危傣族贝叶档案预防性保护模块。其中,全州性调查模块为等级划分和保护实施提供了相应的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是其他各个模块的基础;等级划分模块是分级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模型的核心,串联着其他各个环节和模块;抢救性保护模块和预防性保护模块是分级模型构建的目的,也是分级之后具体保护措施的实施环节。第六章云南傣族贝叶档案保护对策包括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抢救性保护和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预防性保护。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抢救性保护的对象主要是已经存在严重损坏,具有一定的保护时效,急需抢救的傣族贝叶档案,其主要分为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两个方面。抢救性保护的管理层面是指根据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具体情况,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制订个性化抢救方案,对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抢救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建立濒危傣族贝叶档案抢救信息库,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专家数据库和抢救档案信息数据库;建立抢救档案,明确抢救主要内容;制订抢救方法与技术标准,将先进共用关键技术和普遍认可的保护方法转化为技术标准。抢救性保护的技术层面是指根据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状况,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保护措施,其主要包括: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治理、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修复和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数字化。濒危傣族贝叶档案的预防性保护是指通过环境控制,特殊管理的实施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濒危傣族贝叶档案处于一个良性保存环境,避免原有损坏的恶化,降低继续损坏的可能,进而延长其保存寿命。其主要分为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和社会层面三个方面。预防性保护的技术层面是指控制库房温湿度、光照、空气污染物、有害生物等,改善其保护条件,进而将其保存在较为理想和稳定的状态。预防性保护的管理层面是指对傣族贝叶档案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和方法,进而减少傣族贝叶档案损坏的几率,达到保护的目的。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立法规体系,制定保护技术标准规范,建立特藏室,实行异质异地备份保管。预防性保护的社会层面是指通过社会大环境改善傣族贝叶档案的保护状况,提高其抵抗老化和损坏的能力,进而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其内容主要包括: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社会意识,保护传承贝叶制作技艺,推进基础保护研究,加强国际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
其他文献
在过去几十年中,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和管理学等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产业集群的发展引起区域经济学家、经济地理学者、管理学者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
将声乐表演和舞台实践表演进行融合的新型教学探讨,属于声乐教学体系中一次新的课题尝试。通过将声乐表演教学和舞台表演实践的融合,不但可提升学生的激情以及学习质量,而且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世界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福州市于1994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有三分之二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研究福州市人口老龄化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很有
随着语言学对空间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已不再满足于对空间关系、空间语义等的静态研究,他们更倾向于研究空间表达方式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情况,但至今还很少有人涉及到这一
针对某型相控阵雷达移相器组件和某型X波段T/R组件气密性封装修理需求,分别开展了5A02壳体+4A11盖板和Al50Si50壳体+Al73Si27盖板两种组合状态下的铝合金脉冲激光焊接工艺研
人脸表情含有丰富的人体行为信息,是人们进行非语言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人脸表情识别在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安全驾驶、临床医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
喷墨绘图仪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机外部设备,随着CAD/CAE技术的迅速发展,绘图仪的应用日益广泛,人们对绘图仪的分辨率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绘图仪伺服控制系统能够直接影响打
我国北方典型农田体系田间状态下作物根系区域及不同根际部位土壤溶液氮浓度特征研究甚少,田间原位测定根系土壤溶液技术尚不成熟。本研究选择华北平原棚室蔬菜与小麦/玉米体
文化营销是指企业经营者通过对文化的表层结构(文化载体)、深层结构(文化规则)和意义结构(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将文化的因素渗透到企业营销的整个过程,提升产品及服务的附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除了政府、营利性组织之外的慈善组织在扶助弱势群体、解决贫困问题等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我国慈善组织迅猛发展的同时,许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