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而上学”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西方哲学的命运。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上,“形而上学”经历了与哲学同步创生、理念与本体提炼、神学与第一哲学、接受理性考辨、完善成唯心主义大厦、走向衰落和接受实践理性扬弃否定、形而上学反思和后形而上学研究转向等种种关键发展阶段。可以说,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为形而上学寻找和安排命运的历史,同时也是由形而上学的命运而不断进行再次安排的哲学命运史。
生活在我们时代的哲学思考者,犹如直观到遥远星系从创生到爆炸成巨大空洞的“超新星”的微型宇宙生命的衍化历程一样,可以冷静地思考“形而上学”的完整生命过程。也可以冷静地思考形而上学之于哲学的内涵、合法性与非法性的方方面面。
用超越形而上学和本体论第一哲学的元哲学视角而观之,作为超越现实从而进入本质世界的哲学原动力的“形而上学理想”——即我们所言的“形而上之思”——乃是与哲学本身叠合为一体的最基本形态,从而也是诸形态的“形而上学”具有哲学合法性的最为健康的部分;但“形而上之思”一但要谋求一个超越时间空间的封闭静止的体系即“形而上之学”的时候,形而上学的哲学就丧失了哲学固有的本质性、生动性和生命力。从而也就标志着“形而上学”之于哲学宪法的“违宪”本性。希腊-罗马化的神学形而上学即经院哲学,成为证明这个命题的活的标本;但“形而上学”的最深入骨髓的部分,毕竟是栖息在哲学而不是在神学当中。于是,理性对于“形而上学”的改造就具有特别的健康哲学意义。特别地,在这种反思中孕育了科学理性和科学的范式,这对于整个西方文明而言,是不得不加以认真对待的思想过程。换言之,这正映衬着如下的命题:对“形而上学”的简单否定,不论是对西方哲学来说还是对西方文明来说,甚或是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都将是不负责任的和带来思想灾难的。于是,经院哲学向科学范式和西方思想方式的理性转向,就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也可以说明,理性考辨形而上学,意欲将之确定为全部科学的终极基础的德国哲学的努力,其哲学动机是多么不容亵渎。德国哲学的伟大,意义虽不仅于此,但不能不基本于此;在这样的高度上再认识马克思对本体论形而上学的整体批判,就不会流于浅薄。历史地看,“形而上学”应该说终结于马克思哲学的体系之下。但这不是简单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哲学史史实。马克思的哲学是预言地宣判了形而上学的终结命运,但马克思之后,“形而上学”作为思想的余响还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代表着哲学家的一般诉求。但现代哲学最终走出了“形而上学”的窠臼。这反过来说,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敬畏去对待马克思的哲学。对形而上学的真正平心静气的批判,来自于时代的哲学主流对“哲学”与“形而上学”关系的对比与剥离。“形而上之思”分离于“形而上之学”,是现代哲学真正健康的标志。正是在这种健康的历史回采的哲学思考背景之下,我们才能够反思哲学形而上学的历史发展之路和未来发展之路。
我们带着一份对历史的虔诚和对形而上学家们人格和哲学使命的敬重,来回顾整个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历史。承载这样厚重的思想史主题的梳理,一般的人都会力不从心的。但论说的浅陋不能掩盖我们对整个历史的虔诚。同时在通说的主题下我们不是要成为一个历史学家,甚至也不是一个思想史学家,而是一个对形而上学问题持有当代关注情怀的普通研究者对其历史衍化脉络的严肃思考。
我们用“升腾”与“沉降”综合表征其衍化进程。用“形而上学”的“扎根趋向”来描述其发展的命运特征。“形而上学”的“体系性死亡”是我们认定的事实,即在未来的哲学发展中,“形而上学的体系”所面临的死亡是不可逆转的;但同时我们也坚信,“形而上学”的精神,最起码是作为“形而上之思”的精神,是会伴随着哲学的发展而永恒存在的。
本文以“形而上学”的理念化“升腾”与现实化“沉降”的拐点为主题线索,分析描述了从古希腊以来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发展历程,选择了6个主题,分成8个章节。从“形而上学”自身“始自于哲学之思”到“爆炸成巨大的思想空洞”的命运演化过程中,反省式地讨论了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基本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