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介质周期性堆叠结构的可调双曲型超材料及光开关设计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材料是一种以人造基本单元作为“原子”组成的人工材料,拥有许多自然材料中不存在的奇特电磁性质。在美国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每年一度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评选中,超材料及基于超材料的隐身技术分别于2003年和2006年入选。近年来,超材料作为物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研究重点已经从最初的左手超材料,转移到可激发可调节的双曲型超材料。此外,近年来大受追捧的石墨烯材料不仅拥有优异的光电性质,还拥有灵敏可调的性质。本论文顺应超材料的发展趋势,结合双曲型超材料的电磁性质和石墨烯的灵敏可调性质,设计了可调双曲型超材料,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研究了石墨烯-介质周期性堆叠结构的超材料,从石墨烯的电导率公式出发,采用等效媒质近似法,发现该结构结合双曲型超材料的电磁传输性质和石墨烯的灵敏可调节特性,形成了可调节双曲型超材料。介绍了用于分析两种介质分界面上电磁波传输性质的等频线分析法,并基于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结构,探讨了石墨烯仿真方法的选择。2.结合石墨烯-介质周期性堆叠结构的可调节性,和双曲型超材料的全反射、负折射性质,分别令结构中石墨烯平面平行或垂直于超材料-空气的分界面,设计了正折射/全反射光开关、正/负折射光开关,并讨论了两种光开关的宽带性质和全角性质。这些结果在光学集成电路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3.基于双曲线型等频线的渐近线垂直于超材料-空气分界面时,电磁波在分界面上将发生全角度零反射这一原理,借助石墨烯化学势对石墨烯-介质周期性堆叠结构等效相对介电常数张量的控制,实现了可工作于不同频率的全角度零反射光开关,并讨论了不同参数对光开关支持的工作频率和入射角度的影响。这些结果可应用于光学集成电路,可应用于消除光学器件中不必要的反射。
其他文献
血管贯穿各组织器官,行使运输和调节功能。它的基本结构包括内膜、中膜和外膜三部分,分别由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以及结缔组织组成。其中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接受血液活性物质的调控,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对血管的调节和功能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量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细胞衰老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密切相关,但内皮细胞衰老的机制并不清楚。mi
从天然气中分离回收C2/C3和实现常温常压分离丙烯丙烷是石油化学工业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本文结合这一实际需求,研究三种锆系MOFs材料对小分子碳氢化合物C1/C2/C3及C3H8
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承载着公司重要的财务信息,应保证真实性及可靠性,其既是上市公司与外部的政府、社会公众、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外界投资者及债权人投资决策的至关重要的依据。根据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整理统计,2007-2018年除2010年外,重述公司占比都在10%以上,甚至2013年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行为,且近三年2016-201
混凝土叠合箱网梁楼盖作为近期国内新研发出的一种楼盖形式,其特点为底部平整、大空腔蜂巢构造、空间受力。网梁楼盖既不属于现浇空心板楼盖体系,也不属于无梁楼盖体系,它的
结晶动力学对结晶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为结晶过程操作,结晶釜选型、设计等提供重要依据,还能是结晶过程预测、晶体晶型预测的理论前提。本文在了解结晶动力学
本文以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10份不同淀粉含量马铃薯资源材料,以及加工主栽品种夏坡蒂、大西洋及青薯9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在0-90d贮藏时间内块茎品质以及蒸煮油炸产品的色泽和质构等变化规律,分析各个指标在不同的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并对马铃薯贮藏期间的品质状态做出适宜的评价。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淀粉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贮藏温度越高,淀粉降幅越小;(2)干
岩土体变形通常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尤其是高应力状态下的软岩,其变形与时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具有显著的时效性特征。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变形不仅是一个应力释放的过程,同时也
学位
随着公路路网的日益健全、公路里程的持续增长,路政管理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尽管路政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路政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例如效率低下,办
研究城市形态形成的原因以及一般性的方式方法,是对于城市形态研究的宏观、中观知识的整体把控,有利于了解城市发展历史、未来的规律性变化。本文以月坛街区为例,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形态演变差异及影响因素,理解城市形态演变体系。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政治、社会生产力、制度以及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等因子都对城市形态产生了潜移默化地影响。城市发展最终所呈现出的空间意识外形,是各个时期受到多样化因子影响下所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