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动物种群整体性比率偏离1:1时,往往就会发生补偿性的性比率变化,而且总是朝着稀有性别偏斜,结合目前对公众信息和鸟类性比调整研究的现状,本研究对大山雀是否可以根据公众信息调整子代性比进行了实验检验,研究前提是大山雀能够通过听觉收集公众信息,繁殖个体可通过鸣声判断种群的性比是否偏离1:1,进而对子代性比组成进行调整。2008–2009年3–7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以大山雀生活史中不同阶段的鸣声作为公众信息的载体,于繁殖前期和繁殖期进行回放,代表种群性比的偏斜。野外采样共获取108窝897个个体的雏鸟血液和胚胎样本用于论文中初级性比的数据分析,获取84窝772个个体的雏鸟血液样本用于论文中次级性比的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繁殖前雌性声音回放样地中,大山雀子代的初级性比和次级性比分别为1.09:1(♂:♀)和1.03:1,雄性声音回放样地中大山雀子的代初级性比和次级性比分别为0.87:1和0.78:1;在繁殖期,进行雌性声音回放样地的大山雀子代初级性比和次级性比分别为0.95:1和0.81:1;雄性声音回放样地大山雀子代初级性比和次级性比分别为1.04:1和1.17:1,对照样地的大山雀子代初级性比和次级性比分别为1.22:1和1.41:1。结果表明大山雀能够根据公众信息对子代初级性别比例和次级性别比例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繁殖前雄性声音回放使大山雀子代性比向雌性一侧偏斜,但与预测的雌性声音回放将使大山雀子代性比偏向雄性相反,雌性声音回放也使大山雀子代性比出现向雌性偏斜的趋势,说明大山雀主要依据雄性声音判断种群性比组成进行子代性比调整,而且调整主要发生在繁殖前期。已有研究表明雌鸟能通过产性别偏倚的窝卵数而进行初级性比调整,本研究结果并未发现大山雀的窝卵数与子代性比存在必然联系,但繁殖期雌性声音回放使大山雀的窝卵数明显增加,繁殖期雌性声音回放样地中大山雀种群平均窝卵数最高,为12.6±1.942枚(n = 19),雄性声音回放样地为9.82±2.31枚(n = 26),对照样地为10.55±1.703枚(n = 11)。繁殖前声音回放的不同实验处理样地之间大山雀的窝卵数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不同时期的声音回放对大山雀产首枚卵的时间影响不同:繁殖前声音回放对大山雀产首枚卵时间影响不显著,但繁殖前雄性声音回会使大山雀种群产卵时间提前,种群平均产首枚卵时间为4月24日±10.17天(n = 25),比对照样地平均首枚卵时间提前11天,比雌性声音回放样地提前13天;而繁殖期声音回放对大山雀种群产卵时间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雌性声音回放使大山雀种群平均产首枚卵时间明显提前,平均产首枚卵时间为4月20日±8.09天(n = 15),最早产卵时间为4月9日,比雄性声音回放样地提前18天,比对照样地提前15天。通过线性混合模型(LMM)对窝卵数和产卵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大山雀子代性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窝卵数和产卵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大山雀子代性比没有显著影响;产卵顺序、卵重及其交互作用对大山雀的性比也不存在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