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际技术合作-转移网络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bh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作为相互依存的系统的要素,能够汇集创新活动所需的公司,人才和其他机构。尽管创新是城市不断保持其竞争优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但是一个城市的创新资源是有限的。为支持新知识的产生和提升自身创新质量,一个重要方式是通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协作来整合内部和外部创新资源。基于此,城市之间通过技术合作、技术转移等渠道相互连接,使城市能够共享彼此的技术创新资源,进而提升自身城市创新质量;同时,城市在“技术合作流”和“技术转移流”两种“流”空间的相互作用下构成城际技术合作-转移网络。总体而言,在有关城市创新系统的文献中,未对城际双层创新网络给予足够关注。学术界仍然对城际双层创新网络的结构和动力及其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机理知之甚少。为此,本文主要在于探索与解决以下三个研究问题:中国城际技术合作-转移网络的结构及其空间格局是怎样的?城市创新质量如何测度?城际技术合作-转移网络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机理是什么?基于此,本文首先利用中国城际技术合作-转移数据构建中国城际技术合作转移网络,并分别从网络的基本特征及其空间格局,剖析中国城际技术合作-转移网络的属性特征;其次,运用熵值法测度城市创新质量,并运用首位度、基尼系数等方法刻画其空间集聚特征;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城际技术合作-转移网络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城际技术合作-转移网络呈现高聚类系数和短平均路径长度的小世界特征,同时,双层网络具备较高的空间耦合性。城际技术合作-转移网络强度的空间分布呈现高度不对称,分布偏态极其严重,体现出“低度聚拢,高度离散”的分布特征,度和强度呈现正指数关系。技术的主要来源地单一,技术合作-转移极化现象严重,马太效应凸显。社团空间集聚特性不断发育,地理抱团发展成为主线,社团边界清晰。(2)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质量持续发育,西部地区核心城市创新质量相对乏力,东北地区创新质量形成巨大塌陷,中部地区创新质量存在明显短板。从全国来看,城市创新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在不断拉大,“马太效应”逐步显现。中国城市创新质量体系已初具规模,形成“核心城市引领、次中心城市辅助、区域城市扩散、地区城市协调、辐射城市补充、边缘城市基本”的多层次、多功能、多方位的城市创新质量体系。(3)中国城市创新质量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双固定空间杜宾模型解释力最强,模型可以解释中国城市创新质量85.35%的变化。在全样本回归模型上,城市度系数为负,城市度二次项系数为正,说明城市度与城市创新质量呈现U型关系;城市节点强度与城市创新质量呈现正向促进作用,城市pagerank值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最大,中国城际技术合作-转移网络所形成的空间聚类对城市创新质量的正面提升作用相对有限;度值、度值二次项和强度值具有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分区域回归模型上,在四个核心解释变量中,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全部通过显著性检验,东北地区只有两个变量(社团、夜间灯光亮度)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西部地区的夜间灯光亮度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其他文献
定制旅游依托“互联网+”的技术及在线旅游积累的大量服务数据资源,为游客提供定制化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情感价值需求。如今已成为当下独立潮流且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旅游,定制旅游着眼于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并追求高质量的游客体验,且更注重旅游带来的情感和心理感觉、体验和个体差异性。随着定制旅游中游客的主导角色和地位不断提升,以游客视角研究提升定制的相关决策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准确甄别游客需求并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国际上,世界各国纷纷大力发展制造业,国际竞争愈演愈劣;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和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我国制造业发展却存在创新不足、产能低下等问题,亟需进行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同时,随着新一代科技产业革命的兴起,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实现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也进入了一个重大战略机遇期。而“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正好为制造业发展开拓了新路子。“高质量
随着制造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产品在实用性和功能性方面日趋同质化,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自身的感性需求。企业之间的竞争己经不单是功能、价格、服务的竞争,而是转向以满足用户情感需求、提升感性满意度为基础。自1970年以来,产品的感性意象(指标)受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和感性工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感性工学。其实施方法主要分三种,第二种逆向型的感性工学主要是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用数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许多地区依靠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逐步成熟的市场环境形成了一批高经济聚集度的产业集群,但大多数产业集群长期处于生产制造的价值链低端,忽略自主创新与品牌附加值提升,亟待实现产业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许多学者认为,区域品牌能够凝聚资源、协同企业和提高价格效应,是产业集群增大生存空间、增强区域竞争力、促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有利手段。区域品牌的形成是依托某一特定产业,需要集群内企业、政府、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且产品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改进优化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减少重复设计,以及引入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来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的重要课题。在《全国轴承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指出造成我国轴承产业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是质量品牌建设不充分。由于在轮毂轴承制造过程中涉及到诸多因素,例如冷却方式、预留量、主轴转速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着轮毂轴承成品的质量。目前对这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并且从各个方面正在不断改变行业发展的格局以及基调。对企业而言,加强对大数据的合理分析和使用,结合企业实际探索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措施,能够让企业的各项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和调度,进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本文以"大数据对企业成本管控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大数据对企业成本管控的实际意义,然后论述了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遇到的实际问
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雪崩等自然现象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和损失,当前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十分急迫。近年来,检测自然灾害发生前产生的次声波是自然灾害预测的主要方式之一。常规的次声波检测方法是使用高精度高成本的次声传感器对大气中的次声进行检测,当声源位于地下时,如果能直接检测地下的次声信号,将会降低对次声传感器的要求,从而减少大量成本,在更大地理范围布设传感器网络,更好更准确地预测声源位于地下的自然灾害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关乎我国国之根本。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新阶段“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根本性的思路。构建长效减贫机制,解决相对性贫困问题,实现可持续减贫,对于后扶贫时代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文章融合了定量定性方法,通过构建可持续减贫能力评价体系对滇西北地区可持续减贫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减贫能力提升策略。其主要内容包含三个部分:第
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变,与此同时,消费者对质量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产品质量追溯作为21世纪我国新兴的质量保证手段,对于产品质量把控、责任追究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政府监管水平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产品质量追溯已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产品质量追溯在信息透明度、数据可信度以及追溯周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其应用效果及推广深度仍受到了挑战,前景
传统的最小二乘平差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时,假设函数模型系数阵中没有误差,仅考虑观测向量含有的偶然误差,然而实际的函数模型中系数矩阵也可能是由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而观测数据本身含有随机误差,由误差传播率可知系数矩阵中也含有偶然误差,理论分析可知最小二乘法求取的参数不再是统计意义上的最优解,针对函数模型系数矩阵误差问题在数学领域中采用EIV模型的总体最小二乘法平差解算,EIV模型可同时顾及系数矩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