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凋落叶分解是一个重要的森林生态过程,既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物质基础,又在维持土壤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揭示凋落叶分解特征及其生境因子驱动机制的目标出发,以冀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内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质量损失率、养分元素含量和真菌群落多样性(PCR-DGGE)等的动态特征,以及与土壤微生物特性(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呼吸、微生物代谢熵和胞外酶活性)的关系,并结合环境因子,重点探究:(1)天然油松林内微环境因子、微生物特性和凋落叶分解特征及其间的关联;(2)在山杨-白桦-蒙古栎阔叶混交林中,不同种类和比例凋落叶组分分解对分解速率、养分元素含量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及其间的关联;(3)在山杨纯林和山杨-白桦-蒙古栎阔叶混交林中,不同凋落叶组分在置换分解环境下的微环境因子、微生物特性和凋落叶分解特征及其间的关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油松林凋落叶的分解速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凋落叶木质素/氮、土壤微生物代谢熵、真菌群落多样性、土壤湿度和温度为主要调控因子,共同解释了油松凋落叶质量损失87.6%的时空变异,而且凋落叶的木质素/氮是最主要因子,其次为土壤微生物代谢熵、真菌群落多样性、土壤温度和湿度。而且,凋落叶木质素/氮和土壤微生物代谢熵与凋落叶质量损失呈显著负相关,真菌群落多样性、土壤温度和湿度与凋落叶质量损失呈显著正相关。2.在阔叶混交林中,山杨和白桦1:1混合(5A:5B)、白桦、山杨和蒙古栎1:8:1混合(1B:8A:10)、白桦、山杨和蒙古栎3:4:3混合(3B:4A:30)分解的实测速率显著大于其预测速率,呈现“非叠加效应”;而山杨和蒙古栎1:1混合(5A:50)与白桦和蒙古栎1:1混合(5B:50)凋落叶分解的实测速率与预测速率的差异不显著,近似呈现“叠加效应”。另外,凋落叶木质素/氮、真菌群落多样性、土壤含水量和温度为主要调控因子,共同解释了凋落叶质量损失91.1%的时空变异,而且凋落叶的木质素/氮是最主要因子,与阔叶凋落叶质量损失呈显著负相关,其次为真菌群落多样性、土壤温度和湿度,与阔叶凋落叶质量损失呈显著正相关。3.在山杨纯林中,山杨凋落叶的分解速率最大,其次是白桦凋落叶,蒙古栎凋落叶的分解速率最低。其中,山杨、白桦凋落叶分别在山杨纯林和阔叶混交林下的分解速率差异不显著,即“置换效应”不显著;但是蒙古栎凋落叶在混交林下的分解速率显著大于在纯林下的分解速率,即“置换效应”显著。另外,阔叶凋落叶的木质素/二氮、土壤温度和湿度这三个因子共同解释了阔叶凋落叶质量损失87.4%的时空变异,而且凋落叶的木质素/氮是最主要因子,与阔叶凋落叶分解呈显著负相关,其次为土壤温度和湿度;凋落叶累积质量损失与真菌群落多样性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影响凋落叶分解速率的首要因子是凋落叶木质素/氮,其次为环境因子。本论文从凋落叶养分含量、环境因子和微生物特性因子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凋落叶分解的关键因子,初步阐明森林凋落叶分解的生境驱动机制,其结果对冀北辽河源地区合理营造混交林和评价森林土壤碳库动态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