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在药物手性分离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沈阳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ves63712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药物的药物活性和它的立体构型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毛细管电泳法(CE)分离分析药物对映体是药学分析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采用双手性选择剂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氧氟沙星以及3个氨基酸对映体,并通过紫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对其手性分离机制进行了探讨。此外,采用涂布聚合物固定相法制备聚多巴胺/β-环糊精毛细管电色谱开管柱,并对开管柱的性能进行探究。1.双手性选择剂毛细管电泳法分离分析氧氟沙星对映体及其机理的研究本章采用双手性选择剂毛细管电泳法对氧氟沙星对映体进行了手性分离的研究。在5mmol/L磷酸二氢钠(8 mg/mL羧甲基-β-环糊精,8 mmol/L Cu(Ⅱ)、Cu(Ⅱ)与L-组氨酸的摩尔比为1:1.3,pH 5.0),分离电压为15 kV的优化条件下,氧氟沙星对映体的分离度为2.24,分析时间在10 min内。通过紫外光谱法对其手性分离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表明羧甲基-β-环糊精与Cu(Ⅱ)-L-组氨酸具有协同作用。此外,该方法应用于左氧氟沙星制剂的光学含量测定,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中的右氧氟沙星的含量均低于0.1%。2.双手性选择剂毛细管电泳法分离分析氨基酸对映体及其机理的研究本章采用双手性选择剂毛细管电泳法对3个氨基酸对映体(D,L-色氨酸、D,L-酪氨酸和D,L-苯丙氨酸)进行了手性分离的研究。在5 mmol/L磷酸二氢钠(8 mmol/Lβ-环糊精,10mmol/L Cu(Ⅱ)、Cu(Ⅱ)与L-组氨酸的摩尔比为1:1.3,pH 5.0),分离电压为15 kV的条件下,3种氨基酸对映体均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分别为6.27、3.88和2.75。采用紫外光谱法对分离体系中β-环糊精、Cu(Ⅱ)-L-组氨酸和氨基酸对映体组成进行研究,证明β-环糊精的存在影响Cu(Ⅱ)-L-组氨酸和氨基酸对映体配合物组成。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对手性分离作用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表明β-环糊精和Cu(Ⅱ)-L-组氨酸对氨基酸对映体分离具有协同作用。3.聚多巴胺包埋β-环糊精修饰的毛细管电色谱开管柱的制备和应用本章采用涂布聚合物固定相的方法制备聚多巴胺/β-环糊精涂布的毛细管电色谱开管柱,确定了涂覆条件:涂覆液为10 mg/mLβ-环糊精和5 mg/mL多巴胺,10 mmol/L Tris-HCl(pH8.5)作为溶剂;涂布30 min后静置12 h。通过电渗流、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毛细管电色谱开管柱进行表征。该开管柱应用于酪氨酸对映体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分离研究。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将PID控制与ELMAN神经网络自适应、自学习相结合,基于计算机的新型神经网络智能PID控制(NNPID)方法.采用PID控制器和NN控制器共同调节,给出了NNPID控制器的结构、算
0引言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04年5月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6例B细胞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北洋政府所处的时代,是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剧 的时代,其历史的大 背景决定了这个政府所扮演的近代中国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变的中介角色,转型与过渡是这个 政府的基本特征。北洋政府是在新旧冲突并存、中西撞击与杂和的历史背景下取代清王朝而 建立起来的。北洋政府所经历的这种迈进和过渡,是一种大变动时代由旧质向新质的迈进和 过渡。在北洋政府体系中,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很多,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一时期
结合郑州世贸中心工程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工程实例,介绍了GBF高强复合薄壁管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在工程中的应用,尤其对GBF高强复合薄壁管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