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C)患儿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措施,为小儿FMC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8年6月-2012年10月临床诊断FMC并收治住院的70例儿童的临床资料,从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70例FMC患儿,男性36例(51.43%),女性34例(48.57%),年龄7天至14岁,平均发病年龄(4.99±4.21)岁,起病后就诊时间最短15分钟,最长15天,3天内就诊46例。2.临床表现:67例(95.71%)有明确的前驱感染史,首发症状以心外表现多见,其中呼吸系统(28.57%)与消化系统(27.14%)最常见,临床表现多以活动量下降(85.71%)、发绀(67.14%)、面色苍白(74.28%)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要表现,以心音低钝(95.71%)、律不齐(45.71%)为主要体征,易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78.57%)、心源性休克(62.8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32.86%)或阿斯综合征(32.86%)等危急重症。3.辅助检查:(1)病原学检查:柯萨奇病毒B组最常见。(2)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本组病例94.44%(51/54)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74.07%(40/54)肌酸激酶同功酶MB型(MB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升高,31.11%(14/45)的患儿肌钙蛋白异常。治愈组CK-MB、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较死亡组低,治疗后的肌酸激酶、CK-MB、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电图(ECG):以ST-T改变、T波改变及各型心律失常多见,异常比例93.85%(61/65)。(4)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UCG):93.10%(27/29)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治愈组左室短轴缩短率水平较死亡组高(P<0.05),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4.治疗情况:以综合、对症为主。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为77.14%,使用组的治愈率(55.10%)比未使用组(8.33%)高(P<0.05);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使用率22.86%,同样,使用组的治愈率(68.75%)比未使用组(37.78%)高(P<0.05)。5.预后:70例患儿中,28例(40.00%)治愈,33例(47.14%)死亡,9例因自动放弃且失访而预后不详。结论:1.小儿FMC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多数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以心外表现为主,其中呼吸消化系统多见,因而早期诊断困难,可迅速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病死率高。2.病原学以柯萨奇病毒B组最常见,CK-MB、肌钙蛋白升高是心肌炎的重要特征之一,ECG、UCG结果虽无特异性表现,但亦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3.FMC患儿早期综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和IVIG治疗及积极的抢救对症治疗,可能可以使抢救成功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