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职业教育知识成果“汗牛充栋”,但我们面对的现实是职业教育学科的独立性依然备受质疑,学科地位低下依然是不争的事实,职业教育领域内的知识生产依然问题重重。本文主要运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进行研究,以厘清三十年来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发展的脉络,揭示职业教育知识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呈现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水平,寻觅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逻辑,检视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问题,探寻未来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策略。
广义的职业教育知识包括三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指职业教育教师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有关职业教育的经验和行为能力;第二层涵义指人们在职业教育活动和职业教育研究中,运用科学思维和相关研究方法获得的对职业教育的规律性的认识;第三层涵义是有关职业教育知识的知识,即元职业教育知识。狭义的职业教育知识仅指第二层涵义。本研究主要针对狭义职业教育知识进行探讨。职业教育知识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本质属性的应用性、知识结构的不确定性、研究范式的多样性和知识生产的社会性。职业教育知识的性质决定了应用知识社会学研究视角的契合性。本文对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界定是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共同体在一定的知识生产制度保障下通过科学研究、反思、顿悟等方式进行公共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活动。
三十年来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场域“形塑”的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恢复与重建期(1978-1990年代初)、发展与探索期(20世纪90年代)和觉醒与反思期(2000-)。恢复与重建期,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共同体形成雏形,生产制度得到初步形构,知识生产开始复苏并体现出初始水平;发展与探索期,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共同体成形,生产制度得到完善,知识生产表现出应用研究活跃,理论研究滞后的明显特征:觉醒与反思期,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再生产制度最终形成,并建立起反思性的知识生产制度,研究领域得到垦拓,包括元研究的基本理论研究开始勃兴。
三十年来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成果被分为两大部分: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与职业教育实践研究。前者包括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和职业教育学科论研究;后者包括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职业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梳理与反思发现,相关研究成果存在着概念泛化、混乱;研究领域缺失与重复研究共存:知识性质模糊:抄袭等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出部分知识生产者不端的学术态度、科学主义对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深重影响以及场域内的话语冲突等问题。
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为解释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逻辑提供了有用的理论工具。在结合中国国情及我国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场域的实际对其理论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场域发现:在外部环境方面,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场域不仅受到元场域的“规划”,还受着诸如自然科学场域、教育学场域以及国外职业教育学场域的“指导”;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有三种主要“惯习”:生产目的的功利性、研究对象的“生活化”以及生产成果的片面化,这三种惯习是决定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内部逻辑”;从场域结构上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场域整体结构相对稳定,局部结构的紧张关系也在不断加强,紧张关系主要产生在职业教育哲学理论知识生产者与实践理论知识生产者之间、专业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与非专业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之间以及比较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与本土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之间。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场域发展的独立之路在于:建构中国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建立学术性的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制度以及增加职业教育学场域的文化资本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