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成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所需的微环境,为临床上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无菌条件下自5位健康成年自愿骨髓捐赠者髂前上棘采集骨髓,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获得BMSCs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培养传代至第3代的BMSCs行流式细胞术鉴定,将第3代的BMSCs以含10%FBS的DMEM-LG培养基中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三种因子首先进行第一阶段向神经前体细胞诱导分化,对照组不用任何因子诱导,只用含10%FBS的DMEM-LG培养基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诱导后巢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情况,连续检测不同诱导时间巢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当诱导至巢蛋白阳性表达率达到最高时更换诱导因子,向培养基中加入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牛磺酸(Taurine)进行第二阶段诱导2w,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诱导后细胞视紫红质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诱导BMSCs第3d开始免疫细胞化学能检测到巢蛋白表达,第12d巢蛋白阳性表达率达到最高,达(90.9±2.6)%, 14d时巢蛋白阳性率减低为(75.5±3.7)%。微管相关蛋白-2在诱导第6d检测到阳性表达。第12d诱导因子更换为PEDF及Taurine继续诱导2w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到有视紫红质表达,第2w视紫红质阳性率为(20.7±3.8)%,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视紫红质表达。在诱导第2w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到诱导细胞有视紫红质表达;对照组未见视紫红质表达。结论:体外采用分阶段诱导BMSCs,第一阶段应用因子bFGF、EGF及BDNF进行向神经前体细胞诱导分化,BMSCs能够成功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呈现神经元细胞样形态,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巢蛋白及神经元细胞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第二阶段应用因子PEDF和Taurine能在体外诱导BMSCs表达光感受器细胞标志物视紫红质,结果显示BMSCs在体外特定微环境的作用下能够向表达光感受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细胞方向分化,表明分化的细胞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光感受器细胞类似特征。这为临床上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