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想游戏是幼儿表达经验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的一种工具。它的建构与发展是与具体情境相联系的,从幼儿建构起或参与到假想游戏情境中,再到假想游戏情境终止的过程至少需要一个从现实到假想再到现实的转换过程。目前国内对假想游戏情境与现实情境转换的关注相对较少,结合我国幼儿园活动组织与实施现状,对此情境转换的本土化研究有助于丰富假想游戏情境以及情境转换的理论,对帮助幼儿教师支持幼儿假想游戏具有建设性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幼儿假想游戏、游戏情境以及假想情境与现实情境转换方面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清晰、系统的梳理。接着运用观察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信息,对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开展的自主游戏分别进行调查,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录像追踪观察转录以及对幼儿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三种方式进行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并总结幼儿在假想游戏情境与现实情境转换的实况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元交际行为和物质与概念模式两个维度,将幼儿假想游戏情境与现实情境的转换行为分别从现实情境切入假想情境、假想情境转换回现实情境以及幼儿对假想情境的维持和延伸三方面划分转换类别,以此了解幼儿园中幼儿假想情境与现实转换的整体轮廓。2.幼儿在现实情境与假想情境之间的转换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社会交往以及形成儿童独特的文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3.假想游戏是幼儿必不可少的一种游戏方式,而假想游戏情境与现实情境转换动态的发展过程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共存在五种变化状态,分别是建构、暂停、继续、重构、终止,每一种状态的变化都反映出幼儿的不同心理。4.综合分析发现,幼儿园中幼儿在现实情境与假想情境之间转换主要是受到环境材料、游戏时间安排、同伴因素、教师介入等因素的影响。5.成人从了解并尊重幼儿游戏意愿、识别幼儿游戏信号并有效回应、减少无效和负效干预、给予一定盈余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合适游戏物质环境及投放高质量游戏材料等方面出发可寻找支持幼儿维持假想游戏情境的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