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患血瘀证的比例及血瘀证的相关因素,总结MM血瘀证的临床特点,为MM的中医诊治提供理论与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并符合纳入标准的MM患者的病历信息,按照“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1]诊断并量化患者的血瘀证情况,分析血瘀证和(或)血瘀程度与患者年龄、性别、ISS分期、M蛋白分型、ECOG评分、PN等级、实验室指标、高凝状态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软件。结果:1.纳入的96例患者中,符合血瘀证诊断标准者56例,占患者总数的58.3%。MM血瘀证患者中,血瘀评分最低2分,最高11分。血瘀评分2分的患者最多,占MM血瘀证患者总数的37.5%,其余评分各组例数相近。2.将患者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经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X2=0.940,P=0.332)、年龄(t=0.602,P=0.549)及M蛋白分型(Fisher精确检验,P=0.462)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初诊患者患血瘀证的比例比非初诊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56,P=0.001)。不同病程患者患血瘀证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91,P<0.001),病程≤1年的患者患血瘀证的比例低于病程在1-2年内及病程超过2年的患者。4.不同ISS分期的MM患者患血瘀证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0,P=0.006),ISS-III期患者患血瘀证的比例明显高于ISS-I期及ISS-II期患者。5.不同ECOG评分患者患血瘀证的比例不同,3分组的血瘀证患者比例(91.3%)明显高于0分组(33.3%)和1分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6.不同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等级的患者患血瘀证的比例不同。感觉神经病变3级的血瘀证患者比例(86.4%)明显高于0级(43.5%)和1级的患者(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1);运动神经病变3级(86.4%)、2级(80.0%)的血瘀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0级(34.9%)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神经痛3级(93.3%)、1级(80.0%)的血瘀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0级的患者(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7.MM患者的血瘀评分与病程时间(R=0.470,P<0.001)、ISS分期(R=0.252,P=0.013)、ECOG评分(R=0.542,P<0.001)、PN等级(感觉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神经痛分级P值均<0.001)呈正相关线性关系。8.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血瘀证患者与非血瘀证患者的PT(U=977.5,P=0.288)、APTT(U=972.0,P=0.271)、FIB(U=987.5,P=0.325)、AT3(U=919.5,P=0.136)、CHOL(U=1053.0,P=0.619)、TG(U=1043.5,P=0.570)、HDL-C(U=973.5,P=0.27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T(U=737.0,P=0.004)、D-D2(U=387.5,P<0.001)、LDL-C(U=835.0,P=0.03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瘀证患者D-D2平均值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9.按照郑洋、陈信义[2]拟定的高凝状态实验室诊断标准,本研究中共9例患者达高凝状态,且均为血瘀评分5-11分的患者,占本研究中全部血瘀评分5-11分患者的45%。10.不同中医证型的MM患者患血瘀证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18,P=0.005),痰瘀痹阻证患者更易兼血瘀证。结论:1.血瘀证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常见兼证,痰瘀痹阻证的患者最易兼血瘀证。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瘀证的形成与病程相关,久病患者更易出现血瘀证。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ISS分期高者患血瘀证的可能性更大,且分期越高血瘀程度越重。4.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ECOG评分高的患者更易患血瘀证,且ECOG评分高的患者血瘀程度普遍更重。5.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神经病变等级高的患者更易患血瘀证,且其血瘀评分更高,由此推测,适当加入活血化瘀药物有益于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6.多发性骨髓瘤血瘀证患者D-D2平均水平较非血瘀证患者高,且高于正常参考范围。7.血瘀证与高凝状态有相关性但不完全等同,血瘀程度严重者更易出现高凝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