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中国血友病A患者基因突变谱的研究背景:血友病A是一种常见的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发病率为1/5000。血友病A的临床症状与其体内残余的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有关,重型血友病A(FⅧ:C<1%)发生自发性出血或者外伤后的出血频率明显高于轻中型,因而关节畸形等致残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轻中型患者。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与FⅧ基因突变类型有直接的关系,造成FⅧ结构重大缺失的突变往往导致重型的血友病A,而引起蛋白中某位点氨基酸改变的突变,其后果与该氨基酸所处的位点有关,其可能致病机制包括影响FⅧ与其他蛋白作用位点,影响其分泌及稳定性。血友病A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FⅧ制剂的替代治疗,包括血浆来源的浓缩FⅧ或者基因重组的FⅧ,后者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血制品相关的感染如HIV、HBV及HCV等。替代治疗的普及使血友病A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在替代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FⅧ同种抗体的产生,尤其在重型血友病中,发生率可达30%,抑制物的出现可以直接中和外源性FⅧ的止血效果。对于中国血友病患者的基因突变谱的组成,以往研究的较少,而基因突变类型对于血友病A患者家系可能需要的遗传咨询、抑制物产生的风险估计及对FⅧ基因结构及功能影响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地位。目的: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基因突变谱的组成及FⅧ抗体的发生率。以探讨血友病A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并了解FⅧ抗体高危的基因突变类型。为血友病A的遗传咨询提供所需要的资料。方法:对145例血友病A患者进行突变检测及FⅧ抗体的检测。通过LD-PCR法检测内含子22倒位,通过双管多重PCR技术检测内含子1倒位。对上述2种倒位阴性的患者通过PCR扩增FⅧ基因主要编码区、侧翼内含子区、启动子区及下游非翻译区,通过直接测序探查突变。发现突变的标本通过比对正反双向测序结果确认。应用一期法测定患者的FⅧ:C,应用Bethesda法测定患者FⅧ抗体是否存在及滴度。结果:共有145名血友病A患者参与该项研究,其中重型患者107名(74%),中型患者35例(24%),轻型患者3例(2%)。内含子22倒位及内含子2倒位阳性患者分别为57例和3例,均为重型血友病A患者,在重型血友病A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3.2%及2.8%,占血友病A患者总数的39%及2%。内含子倒位阴性的85名患者中,共发现64种突变,其中33种突变是首次报道的(无义突变6种,插入突变3种,缺失突变8种,剪接位点突变2种,错义突变14种)。无义突变及插入/缺失突变的病人以重型血友病A为主(78%,21/27)。错义突变以轻中型为主(66%,23/35)。共有2人发现FⅧ抗体,均为重型患者,致病的FⅧ基因缺陷均为内含子22倒位。结论:1.我们在该研究中共发现了33种新的FⅧ基因突变,其中无义突变6种,插入突变3种,小片段缺失突变8种,剪接位点突变2种,错义突变14种。充分体现了血友病A发病机制中FⅧ基因突变的异质性。2.内含子22及内含子2倒位在本研究重型HA病人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3.2%及2.8%,作为FⅧ基因突变中仅有的2个可以直接检测的重复性突变,对于HA患者的遗传咨询具有重要的意义。3.与其他3种哺乳动物同源序列相比对,新发现的14种错义突变均位于保守位点。提示原有氨基酸对FⅧ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4.我们的研究中FⅧ抑制物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研究。造成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是该研究样本量较少,无法真实反映抑制物的实际发生率。种族因素及其他相对低风险因素(第一次替代治疗年龄,替代治疗强度及密度)在其中的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第二部分一个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分析目的对一个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凝血及基因分析,以了解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病机制。方法我们采集了该家系三代共6人的外周血,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Clauss法),并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抗原。以Promega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先证者及其他家族成员DNA,利用PCR扩增先证者FGA、FGB及FGG基因编码区、侧翼序列及启动子区。PCR扩增产物纯化后通过直接DNA测序方法检测基因突变。发现突变后对其他家系成员相同位点进行扩增测序,以确定是否有相同的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的父母为三代近亲。先证者FGA基因发现纯合突变c.934935insA,造成蛋白序列改变p.Ser312fsX42。先证者父母、奶奶、姥姥及姑姑均为该突变的杂合子。该突变为国际上首次报道。结论FGA c.934935insA纯合突变导致的FGA移码改变是先证者发病的原因。该突变是一新的FGA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