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百年殖民沧桑,伴随着“九七”的到来,划上了句号,香港进入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中英谈判开始之后,香港的前途问题开始浮出历史地表,一向对于政治比较冷漠的香港作家,此时却异常敏锐,以文学创作的方式介入到此历史大事件中来,表达自己对香港前途的认识,大陆则在文史领域加强对香港的“收编与确认”,大规模引进香港作家作品,撰写填补大陆史学空白的香港史以及香港文学史,从文学的层面论证香港文学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史学的层面论证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叙事者通常会呈现出不同的叙事模式,有时这些模式会稍有出入,有时会大相径庭,这不仅体现在历史撰述中,文学想象与叙述亦是如此。这体现出叙事者的主观性,但其根源在于不同的叙事模式背后往往负载着不同的权力、利益主体。本论文在文献占有与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文化研究、后殖民理论等理论方法,着重考察这些叙事模式的呈现姿态与方式,以及如何与叙事背后的权力、利益相互建构,对文本予以深度发掘,试图能找出其权力利益诉求的一般规律及叙事偏差。
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缘起以及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然后介绍目前学界对本课题的研究状况;第二章,阐述“中国香港”这一叙事模式,主要从“九七”前的文史收编与确认以及“九七”时的传媒叙事与宣传两个方面展开;第三章,论述“我的香港”这一叙事模式,是论文的重点,基于叙事格调的不同,分为“南来作家”与“本土作家”两类分别论述,并分析二者的叙事差异,同时探讨其成因;第四章,简要介绍“他者香港”这一叙事模式,主要分析台湾作家郑清文、余光中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