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本论文的出发点除了基于现实的考虑(目前大量可以方便获取的英文阅读材料使偶然词汇获得拥有极其良好的外部条件)外,主要是受Batia Laufer和Jan Hulstijn新近提出的任务导致的偶然词汇学习投入程度之模型的启发。此模型包括了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偶然词汇的获得与投入程度(involvement load)有关的三个因素(需求、搜寻、衡量比对)。这个投入程度假说认为可以通过语言学习任务中针对以上三个因素的设计调动学习者完成任务时的积极性,调整其注意力方向、优化努力程度以及专注程度,并以此达到更理想的词汇学习效果。 本论文围绕着以上提到的投入程度模型展开。文章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较为详细地对偶然词汇学习加以定义。这一部分通过把偶然学习与有意学习,偶然学习、有意学习与暗含学习、明确学习对比,从多个侧面明确了偶然词汇的概念,强调了偶然词汇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具体地介绍了偶然词汇学习投入程度的模型和相关假设。 本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这部分涵盖了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联系学说和记忆对信息处理的深度学说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相关的研究成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面,本文涉及了探讨意识在语言习得中作用的若干研究,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法,以及对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研究意识在语言学习中作用的文献包括Tomlin与Villa的注意力模型、Michael Long的聚焦语言形式、Sharwood-Smith的提高摄入信息质量和Schmidt的留意假说。对于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的综述旨在借鉴此领域内运用任务来调配学生注意力的总量和方向方面的研究成果。Skehan的注意力分配原则是其中的重点。在学习动机研究方面,本文突出描述了Keller提出的动机模型,其中包括了教学中影响学习动机的决定因素。这一模型对进一步探讨如何运用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有借鉴意义。 本文的第三部分是实验描述。本文针对投入程度假说所做的实验性研究服务于以下三个目的:验证投入程度假说;比较投入程度模型中诸因素;探讨较高的投入程度在语言学习中对接触目标语的较低频率是否有补偿作用。从结果来看,实验总体上达到了以上三个目的,同时也显示出投入程度模型有待进一步完善补充,投入程度假说也需要对影响词汇掌握的其他实际因素与投入程度的互动效应加以考虑以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制定适宜的学习任务和词汇练习从而达到优化偶然词汇学习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