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上市公司的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研究——以ST节能为例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y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资本市场从发展起始即对上市公司采用核准制度,严格的核准制度在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发行企业即要完全公正、公开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并且必须符合我国有关法律以及证券监管机构规定的相关条件。核准制度通过严格的审核过程,能够确保上市企业相关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使得外部投资者通过信息披露了解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但因此也给欲上市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使一些企业可能错失上市良机。借壳上市相对于IPO上市,流程、审核程序以及等待时间相对“简易”,因此,很多企业倾向于采用借壳上市的方式。借壳上市能节省上市公司成本,较容易通过上市,在壳资源比较优质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还可以进行融资,将借壳上市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但在借壳上市过程中,无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市场乱象。首先在借壳过程中,会出现标的企业估值过高,脱离企业真实的能力的风险,基于此出现了隐含前置风险的过高业绩承诺;而在借壳上市后,如何完成高额的业绩承诺也是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面对高额业绩承诺以及不能达成业绩承诺带来的不利后果,很多企业会倾向于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达成高额业绩承诺目标。因此,在借壳上市的高额业绩承诺下,当企业无法通过正常盈利手段满足业绩需求,往往就会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或应计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达成目标业绩,粉饰财务数据,规避业绩不达标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我国虽然在2020年3月份实施证券新规,开始试行上市公司的核准制向注册制改革,但在目前注册制仅在创业板试行的情况下,对于不符合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尤其对于亟需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急需融资的企业,借壳上市方式仍然会作为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借壳上市方式仍会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于我国资本市场,并发挥重要作用。按照我国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业绩承诺作为借壳上市的附加要件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双方协同效应,以及对企业具有激励作用,促进交易的顺利达成。基于市场信号传递理论,做出业绩承诺可以视为向市场传递利好信息,导致企业价值出现高溢价,因此多数借壳企业乐于做出高额业绩承诺,以此吸引交易对手以及资本市场众多投资者。当承诺业绩过高难以实现或者经济环境影响承诺业绩达成时,企业管理层会利用信息优势,对企业财务情况施行盈余管理行为,以保证企业不会因此出现股价下跌或者进行赔偿。而盈余管理作为一种人为操作利润的手段,导致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与真实状况有所偏差,尤其过度的盈余管理会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导致企业长期价值下跌以及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梳理借壳企业做出业绩承诺情况下的盈余管理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对于业绩承诺分为正反两方面效应研究,以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使用的普遍性。本文选取ST节能为案例,运用案例分析法,追溯还原了其借壳上市过程,分析其高额业绩承诺不合理之处,以及为完成高额业绩承诺采取盈余管理的情况,并且具体分析了其盈余管理的手段和盈余管理后导致的经济后果,对企业自身、中小股东与企业相关债权人产生的危害。通过分析高额业绩承诺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得出正是其借壳上市时不合理的过高业绩承诺脱离实际,导致企业难以用正常营业手段完成承诺业绩,继而在经营中采用关联交易、宽松确认收入以及坏账准备等盈余管理方式,造成一系列既不利于企业、也有害于其他投资者的后果,最终使企业陷入困境。同时本文创新运用了数据对比分析法,选取了在同一年借壳上市,并且标的公司行业前景都很明朗且均有政策支持的顺丰控股公司,运用对比案例公司顺丰控股的借壳上市过程数据,分析其借壳上市时签订符合自身实际的业绩补偿协议,并顺利完成了三年业绩承诺,实现了企业与投资者双赢的情况。希望以两案例公司的对比分析,得出在借壳上市背景下企业做出合理与不合理的业绩承诺会带来不同效应的结论。进而对规范借壳上市制度,制定合理业绩承诺,防止高额业绩承诺下引发的企业盈余管理起重要指导作用。对于借壳上市时企业业绩承诺的可行性以及盈余管理行为,向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企业管理层以及中小投资者们提出相关意见。因研究受限于案例公司数据以及信息的局限性,虽然结论具有典型性,但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于未来更丰富的案例研究。
其他文献
股权质押是股东出质所持部分股份给金融机构来获得资金的手段,它无需获得证监会批准,股东与金融机构签订了股权质押融资协议后,对其合法合规登记,质押合同即可正式生效,其所受监管力度小,控股股东的选择权较大,可以再短时间内用低成本获得较大的资金量。与此同时,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方式融资,其股权并不会因此被稀释,所以控股股东仍能维持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所以在2013年政策进一步明确允许股票质押式回购后,股
学位
近些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并购活动方兴未艾。并购双方因种种限制难以全面了解对方,为了有效控制和防范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并购风险,业绩承诺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应运而生,其应用范围和规模也愈来愈大。但是,由于学术界的理论研究不足、未成体系,企业管理层能力有限、一知半解,监管部门制度尚不健全、有待完善等原因,导致业绩承诺失败的事件频频发生,引发包括巨额商誉减值,净利润骤减、债务诉讼缠身、破产清算等严重后果,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很大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凭借互联网的优势,打破了地域之间的壁垒,使得商品的辐射范围更加广阔,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影响企业发展的障碍逐渐消失。因此,在技术的支持以及利益的推动下,很多企业纷纷布局线上行业,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发展的新动力。一些企业为了快速获取资源或者尽快进入目标市场,往往会选择并购其他企业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总的来说并购
学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步开始转型升级,中国企业由最初的引进外资转变为“走出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的出台也为中国企业开展跨境并购提供了日渐完善的政治经济环境。同时,“一带一路”带动起跨境贸易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为中国快递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鼓励快递物流企业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加速国际化发展,衔接境外物流体系,帮助中国制造业走向全球。因此,中国快递企业近年来纷纷布局海外市场,但受我
学位
随着中国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的频繁发生,信用风险成为投资者对信用债进行投资决策所考虑的关键因素。根据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涉及的风险控制策略,本文基于金融风险转移策略和金融风险分散策略对信用债的信用风险进行控制,即分别利用金融衍生工具CDS和投资组合鲁棒优化理论转移和分散风险,以期在当前信用债市场背景下为信用债投资者提供一种较为稳健的投资决策选择。本研究涉及到CDS的运用和投资组合鲁棒优化理论的运用,在将
学位
为了降低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推出了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去杠杆”作为五大任务之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为加快“去杠杆”的步伐,我国政府在吸取第一轮债转股经验的基础上,于2016年10月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债转股正式启动。但是,我国本轮债转股提出的年限还不长
学位
随着我国创新型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永续债以其“似股似债”的特性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从2013年第一只永续债发行至今,关于永续债的讨论从未停歇。2019年财政部颁布了《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和《关于永续债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公告》,对永续债的融资属性划分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本文以永续债融资理论为基础,从准则角度总结了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不同划分的理论依据,并概述了永续债新规中发行人和持有方如何对永
学位
目前,我国社会逐步步入老龄化,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对于医疗卫生领域的需求也在迅猛增长。在医疗的支付端,我国医保制度在政策的指导下趋于完善,基本建成全民医保,医疗支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已覆盖全民97%。基于医疗卫生需求大且消费能力强的特点,我国制药企业拥有相当广泛的市场前景。但另一方面,制药企业经营层面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由于环
学位
并购已经成为大型企业发展经营、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使用采用此种方式打造“护城河”,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尤其是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海外并购成为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伴随着并购数量的增长,跨国并购逐渐延伸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从传统制造业到互联网,再到高新技术行业,尤其是近几年来,化工等高新技术行业趋向于使用跨国并购的方法获取市场份额和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在提
学位
我国过去对于经济增速的片面追求,采取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过度耗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愈发明显,这不仅影响了社会公众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更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环境治理属于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国家是委托方,致力于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企业是代理方,占用环境资源,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但环境治理会占用企业的经济资源,短期内不会给企业业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