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奈保尔是一位著名且极富争议性的印裔英国移民作家,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祖先之邦是印度,出生于特立尼达,后来移居到英国并接受西方教育。因此,他受到特立尼达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等三种不同文化的影响。由于自身多重文化背景,他陷入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当中。于是,为了寻根和确认文化身份,他曾有过三次返乡之旅,创作了他的游记代表作《印度三部曲》,其中包括《幽暗国度》、《印度:受伤的文明》和《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此外,奈保尔常常置身于世界各地,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因此,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自身旅游经历,他创作了多部游记作品。比如,他曾两次走访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四个伊斯兰国家,先后创作了两部游记作品《信仰者之间》和《超越信仰》。 本文以东方主义、效颦和文化杂糅等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通过仔细分析奈保尔的几部旅游代表作《印度三部曲》,《信仰者之间》和《超越信仰》来解读其中的东方文化形象,并探究其形象书写的原因。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奈保尔以一种强烈的西方思维方式来看待东方。因此,在首次踏入远东印度这片土地时,东方在他的游记作品《幽暗国度》中被描述成腐败的、呆滞的和无知的模仿者等形象。但是与他第一次造访印度不同的是,他的第二次印度之旅是为了探究这片黑暗土地背后的成因。尽管如此,在《印度:受伤的文明》中,此时的印度仍然是一片黑暗、骚乱之地。因此,在前两次印度之旅中,奈保尔扮演的是一个欧洲旅行者的角色,他以东方主义视角来看待东方。然而,尽管奈保尔一直生活在西方,但在西方人眼中他始终是一个“外来者”。因此,受其自身独特的民族情结和多重文化身份的影响,他逐渐对其母国有种文化认同感,并且在《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中,东方逐渐转变为一个觉醒的和现代化的东方。同样,在他第一次走访伊斯兰国家时,他表达了对伊斯兰的批判和不敬,同时在《信仰者之间》中他把此时的远东人民描述成狂热的伊斯兰信徒。然而,当回访这片土地时,他尝试着克服自身的主观偏见,相应地,《超越信仰》中的东方人逐渐转变成了敢于同自己的命运作斗争的现代人。因此,奈保尔对东方形象的描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同时他对母国印度甚至是整个东方的态度由最初的震惊、愤怒变为更加容忍和积极。此外,基于后殖民主义理论和奈保尔自身的经历,其笔下不同的东方文化形象书写的原因与他的复杂文化身份、东方主义视角和独有的民族情结是分不开的。 简言之,论文首先简介了奈保尔本人及其作品,东西方评论界对他的不同评价和本文的理论支撑,即后殖民主义理论。同时,该论文也总结了国内外与奈保尔相关的文学研究,尤其是关于奈保尔游记作品及其作品中的东方形象的研究。在主体部分,论文详细解读了奈保尔游记作品中的东方文化形象,并指出奈保尔对东方形象的书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同时,基于后殖民主义理论,本文分析了奈保尔在这几部游记代表作中东方文化形象书写的原因。最后总结了该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不足及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