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了解新护士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的一般现状;2.分析不同工作时间、工作科室、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不同性格的新护士的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性;3.探讨临床新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4.针对影响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提高新护士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的方案与措施。研究对象与方法:采取方便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2家医院工作在3年之内的新护士共计350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己编制的经过信效度检验的临床新护士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新护士护理活动自我效能现状新护士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总体得分为15.74±2.34,各维度得分依次为:护理技能3.20±0.60、沟通交流3.03±0.59、适应环境3.43±0.56、评判性思维3.33±0.52、科研能力2.76±0.75。2.不同背景新护士护理活动自我效能状况2.1不同第一学历的新护士的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新护士的护理活动技能自我效能感得分为3.19±0.51,低于第一学历为中专(3.33±0.50),大专(3.38±0.50)的新护士。2.2不同工作时间的新护士的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时间在25-36个月的新护士的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得分(3.26±0.47)高于工作时间在0-18个月(3.03±0.62)、19-24个月(3.20±0.61)的新护士。2.3不同科室的新护士的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CU、手术室的新护士在护理技能维度得分依次为2.52±0.45、2.76±0.55,分别都低于内科(3.20±0.58)、外科(3.28±0.58)、妇产(3.23±0.62)、儿科(2.95±0.41)、急诊(3.45±0.37)、传染(3.07±0.43)、综合(3.24±0.70)、门诊(3.07±0.80)。2.4不同领导方式下的新护士的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制领导方式下的新护士自我效能感得分为(3.24±0.74),分别低于民主(3.44±0.53)、协商(3.51±0.53)领导方式下的新护士。2.5不同身体形象的新护士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形象一般的新护士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得分(3.26±0.56)低于身体形象较好(3.55±0.47)及身体形象非常好的新护士(3.66±0.51)。3.将直接性经验(2.97±0.47)、间接经验(3.38±0.57)、社会支持(3.16±0.55)与自身因素(3.33±0.60)分别与护理活动自我效能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依次为0.58, 0.51, 0.46,0.55。较多人提到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科室培养方式、以及医院、科室及家人等支持是重要因素。结论:1.临床新护士的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五个维度按得分升序排列依次为科研能力、沟通交流、护理技能、评判性思维、适应环境。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新护士的护理活动技能。2.第一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新护士的自我效能较低于中专与大专。工作时间在25-36个月的新护士较工作时间在0-18个月的新护士的护理活动技能高,体现在护理技能与科研能力方面,说明工作时间增加后,工作能力、实践水平有提高,医院组织的英语培训,科研方面的学习有积极的作用。3.手术室和ICU的新护士的护理活动技能低于其他科室,主要体现在护理技能方面。说明要加强这两个特殊科室的新护士的培训。4.专制比民主、协商领导方式领导下的新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偏低,主要体现在适应环境方面。说明管理者应运用有效的管理方式,制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身体形象一般比身体形象好、非常好的新护士的自我效能偏低,主要体现在适应环境。提示我们应该注重护士的职业形象美。5.成功体验与社会支持是影响自我效能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