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孟公山示范区、永州市林科所、冷水滩区茅竹镇油茶低改示范基地和浏阳市沙市镇油茶规模造林基地的柑桔、油茶与不同农作物间、套作模式的丘岗红壤酸性、交换性能和大、中、微量养分状况,并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其土壤肥力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的酸化非常严重;土壤的保肥能力均为中等偏下,以油茶间套作(B)土壤的保肥能力最强;柑桔间套作(A)土壤的交换性酸和交换性A13+最小,其潜性酸最小,土壤的交换性盐基含量和盐基饱和度最高,其肥力、保肥和缓冲能力最强;种植模式土壤的交换性酸均以交换性A13+为主,其交换性盐基主要以交换性Ca、Mg的形式存在,特别是交换性Ca。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的CEC含量差异显著;土壤pH,交换性酸,交换性A13+和交换性K、Na、Ca、Mg含量差异不显著。成年油茶林和幼年油茶林土壤的pH、CEC、ECEC、交换性A13+、交换性酸、交换性K、Na、Ca、Mg含量差异不显著;成年油茶林土壤CEC、ECEC和盐基饱和度高于油茶幼年林,说明原始荒地开垦种植油茶后,土壤的酸化状况得到改善,土壤的保肥能力有所增强。(2)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全N含量缺乏,全P、全K含量适宜,有效P含量丰富,碱解氮、速效K含量较适宜;有效Ca、Mg、S、Fe、Mn、Cu、Zn、B含量丰富;不同种种植模式土壤的有效Si、Mn含量均低于荒地(D),说明Si、Mn元素没有得到有效地补充,应适当补充Si肥、Mn肥。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大量养分、有效Mg、有效S、有效Si、有效Fe、有效Mn、有效Cu、有效Zn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效Ca含量差异显著,油茶间套作(B)与其他三种模式土壤的有效B含量差异显著;成年油茶林土壤的大量、中量和微量养分均大于幼年油茶林。(3)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4种种植模式土壤的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为,柑桔间套作(A)、油茶间套作(B)和柑桔、油茶、西瓜单作(C)的土壤肥力质量等级为II级,土壤肥力状况相对较好;荒地(D)土壤肥力质量等级为111级,肥力水平低。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应通过加深耕作层,增施有机肥,问种养地作物,平衡施肥等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荒地则由于肥力水平较低,地理位置多分布在陡坡,开发难度较大,可进行牧草或野生豆科作物撒种,以充分利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物资源循环速度快的优势,为荒地资源的开发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