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逐步实现了产业集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市也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扶植其发展,并先后认定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区数量和产业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与文化创意产业一起迅速发展的还有相关的理论研究,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等多领域都有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丰富的研究成果。 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侧重本学科、本领域进行研究,极少将集聚区作为有机的整体、综合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的。 通过研究发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不断发展成熟过程中,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与周围环境融合、社会网络的嵌入等,会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群落”。在生态群落中,各成员各自处在不同的地位,相互影响,并受到外界作用,从而产生集聚效应,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通过对不同集聚区生态群落的成长环境、成长过程和成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促进生态群落的成长,能够为集聚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认识角度。本文基于以上的背景和认识,运用生态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结合北京市和东城区集聚区具体实例,通过六个部分的论述,积极探求促进集聚区群落成长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从理论上、实践上对集聚区的建设发展做出微薄贡献。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对课题的来源和意义进行了概述,对在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研究方面各学科的已有成果、文献进行综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生态群落、生态位、社会网络嵌入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生态群落的一般模型。 第三部分对集聚区生态群落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需要有成熟的外部环境作为保证。首先,社会文化环境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不考虑当地的社会环境、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产业也就无从谈起。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的政府主导性十分明显,无论是从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提供了大力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政策制度环境极其重要。第三,作为新兴产业,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规模和市场环境,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必须的人才、资金和服务。另外,自然地理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形式,也会造成不同的区位特点,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打造。 第四部分从生态学的角度对集聚区生态群落的内部关系进行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集聚区内企业数量众多,如何进行有效的竞争和充分的合作、实现互惠共生关系到生态群落的结构和发展。由于企业数量众多,在生态位上容易出现重叠。生态位的重叠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竞争是生态群落演进的核心动力,通过竞争,企业能够稳定和拓展自己的生态位,积极进行学习创新,有利于群落的成长。由于多数企业为中小企业,且不同行业企业间有合作的条件,因此在竞争的同时,更要进行合作,以避免过度竞争、恶性竞争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实现企业的互惠共生,也有利于群落内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企业和群落的抗风险能力。 第五部分选择了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对前面提出的观点进行实证研究。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依托于前门地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重新规划、建设的集聚区,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选择该地区作为典型案例,一方面是由于该地区在外部环境具有典型性,另一方面作为新建立的集聚区,能够比较清晰的看到整个生态群落的建立过程,也有利于在今后的发展中集聚区生态群落相关理论的应用。本部分从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从前门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政府的扶植政策、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情况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环境,分析了外部环境对于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生态群落形成、发展的影响。阐述了群落内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简要分析了企业生态位的形成和群落的成长过程。通过将社会网络相关理论,对该地区企业社会网落的根植性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文化的根植性和乡土性、扎性特征。分析了目前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在群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第六部分在前几部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结论和启示:集聚区生态群落的成长需要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集聚区的建设发展以及对各集聚区的评估都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政府支持引导至关重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典型的政府主导型产业,对政府的财政投入、政策支持依赖程度高,政府既要注重对产业的扶植,又要加强对产业结构的调控和监管,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集聚区建设的盲目性。最后对本文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对未来本课题的研究空间和理论价值、现实意义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