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古是中国古代文学一个由来已久的主题,在中晚唐诗坛上怀古咏史的创作达到空前繁荣景象。明末清初之际怀古咏史诗词因能寄托故国黍离之感被文人反复题咏,余怀、余宾硕父子不仅以明遗民身份自居,同时也是怀古咏史诗创作的佼佼者。本文对清初余怀、余宾硕的怀古咏史诗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合鼎革之际的文人心态和社会背景,探讨其各自风格的成因,更好地把握清初政治文化背景。
第一章余怀生平及怀古诗创作。简要概括了余怀一生不同时期的游历情况以及怀古诗创作总体情况,介绍余怀的怀古诗的吟咏对象、创作数量。
第二章概述怀古咏史诗发展历程,分析余怀怀古咏史诗创作。以《甲申集》中的怀古诗与《咏怀古迹》一卷为资料来源,对不同时期的创作内容、情感和艺术特点展开论述,分析金陵怀古的文化内涵与组诗的作用。余怀怀古咏史诗情感由对时局的担忧、偶然流露的历史感慨,转变为故国黍离之悲、怀念英雄、楚囚之叹等遗民情思。同时他在怀古诗原有的写作模式下,大量使用古绝,以入声结尾,并且有意打破绝句一韵到底的形式,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第三章研究余怀怀古词内容和艺术风格。简略介绍怀古词的发展,分析余怀晚年创作怀古词的内容以感叹人事兴废、追慕贤人和抒发淡然情绪为主,表现出余怀晚年孤寂、心灰意冷导致平静淡然的遗民心理变化。最后概括余怀怀古词的兼具婉约、豪放两种艺术风格,他的词中大量化用典故,情感复杂多变。
第四章研究余宾硕怀古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分析余宾硕的遗民情结形成与地域、家庭的关系;二是结合余宾硕《金陵览古》与地方志相近的特点,分析余宾硕怀古诗的抒怀、“存明”的创作缘由。他的内容情感主要是感叹过境迁、以六朝历史讽刺现实、歌咏忠臣、表达隐逸之情以及表现复明之志。余宾硕采用寄情于景的艺术手法,诗歌语言含蓄,潜心布局,巧于对偶。
第五章论述余怀父子怀古诗词的地位。本章首先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余怀怀古诗对刘禹锡、杜牧等中晚唐诗人的继承与发展,并与清初顾炎武、吴伟业等诗人进行比较,探讨余怀父子怀古诗在清初诗坛的地位。其次比较余怀父子二人怀古诗的共性与个性,并从“遗民不世袭”的角度谈余怀父子怀古诗创作的现象,分析他们成为“世袭遗民”这一特例的原因。
附录考证余宾硕生平、字号、家室和交游,制作简略年谱。最后辑录余怀父子集外未收录的诗文。
第一章余怀生平及怀古诗创作。简要概括了余怀一生不同时期的游历情况以及怀古诗创作总体情况,介绍余怀的怀古诗的吟咏对象、创作数量。
第二章概述怀古咏史诗发展历程,分析余怀怀古咏史诗创作。以《甲申集》中的怀古诗与《咏怀古迹》一卷为资料来源,对不同时期的创作内容、情感和艺术特点展开论述,分析金陵怀古的文化内涵与组诗的作用。余怀怀古咏史诗情感由对时局的担忧、偶然流露的历史感慨,转变为故国黍离之悲、怀念英雄、楚囚之叹等遗民情思。同时他在怀古诗原有的写作模式下,大量使用古绝,以入声结尾,并且有意打破绝句一韵到底的形式,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第三章研究余怀怀古词内容和艺术风格。简略介绍怀古词的发展,分析余怀晚年创作怀古词的内容以感叹人事兴废、追慕贤人和抒发淡然情绪为主,表现出余怀晚年孤寂、心灰意冷导致平静淡然的遗民心理变化。最后概括余怀怀古词的兼具婉约、豪放两种艺术风格,他的词中大量化用典故,情感复杂多变。
第四章研究余宾硕怀古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分析余宾硕的遗民情结形成与地域、家庭的关系;二是结合余宾硕《金陵览古》与地方志相近的特点,分析余宾硕怀古诗的抒怀、“存明”的创作缘由。他的内容情感主要是感叹过境迁、以六朝历史讽刺现实、歌咏忠臣、表达隐逸之情以及表现复明之志。余宾硕采用寄情于景的艺术手法,诗歌语言含蓄,潜心布局,巧于对偶。
第五章论述余怀父子怀古诗词的地位。本章首先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余怀怀古诗对刘禹锡、杜牧等中晚唐诗人的继承与发展,并与清初顾炎武、吴伟业等诗人进行比较,探讨余怀父子怀古诗在清初诗坛的地位。其次比较余怀父子二人怀古诗的共性与个性,并从“遗民不世袭”的角度谈余怀父子怀古诗创作的现象,分析他们成为“世袭遗民”这一特例的原因。
附录考证余宾硕生平、字号、家室和交游,制作简略年谱。最后辑录余怀父子集外未收录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