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铜镜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中的关键一环,发挥承前启后的独特作用,于方寸之间彰显汉代博大的文化内涵。两汉铭文镜承载纹饰之美与镜铭之巧,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与文化价值。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汉代镜铭文的形式、主题、体式三个方面对镜铭演变特点进行梳理,试分析两汉镜铭发展呈现差异的原因,并将汉代镜铭文与汉代文学进行对比,尤其关注镜铭与汉代诗歌、汉赋、器物铭的比较,考察汉代文学发展全貌。
第一章概括与分析汉代镜铭文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新莽至东汉时期、东汉中晚期的镜铭各有特色,西汉镜铭大量产生与不断革新,西汉镜铭的崛兴与西汉“大一统”时代密切相关;新莽至东汉时期镜铭的镜铭在形式与内容上呈现神秘化、谶纬化,与经学谶纬化联系密切;东汉中晚期镜铭涌现大量纪名、纪年的表述,创作程式化,与儒家思想的普及有一定关联。
第二章探讨汉代镜铭文的形式。镜铭的形式特点变化围绕纹饰与镜铭的关系展开,铭文镜纹饰可分为动物纹饰、植物纹饰、人物纹饰以及几何纹饰,在两汉不同阶段,纹饰有所变化,纹饰与铭文的关系也有所转变,图文关系由疏转密,形成角力与合作交替进行的面貌。
第三章探析汉代镜铭文的内容。镜铭根据内容可分为五个主题,在两汉不同阶段各有偏废。镜铭内容指向汉代人所期待的生活图景,儒家思想也在不同程度地渗透进汉代人的生活中。
第四章研究汉代镜铭文体式的特点。镜铭体式可划分为五种,体式在发展演变中不断程式化,主要表现在镜铭句式固定化、套语使用普遍化、结构模式化上,镜铭程式化一方面有利于镜铭创作走向规范,另一方面对镜铭的创新有所抑制。
第五章探讨汉代镜铭文与汉代文学的关系。对汉代镜铭文、汉代诗歌、汉赋、器物铭展开形式与内容的比较,汉代镜铭文与汉乐府在题材上有所交叉,镜铭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汉乐府的表现方式;七言镜铭吸收了汉代七言体的体式特点;汉代镜铭文与汉赋都具有“体物”的特性,为咏物文学奠定了一定基础;镜铭和汉赋的神仙世界存在关联,镜铭吸收了汉赋神仙世界的描写方法;汉代镜铭文作为器物铭的分支,二者在形式与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一章概括与分析汉代镜铭文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新莽至东汉时期、东汉中晚期的镜铭各有特色,西汉镜铭大量产生与不断革新,西汉镜铭的崛兴与西汉“大一统”时代密切相关;新莽至东汉时期镜铭的镜铭在形式与内容上呈现神秘化、谶纬化,与经学谶纬化联系密切;东汉中晚期镜铭涌现大量纪名、纪年的表述,创作程式化,与儒家思想的普及有一定关联。
第二章探讨汉代镜铭文的形式。镜铭的形式特点变化围绕纹饰与镜铭的关系展开,铭文镜纹饰可分为动物纹饰、植物纹饰、人物纹饰以及几何纹饰,在两汉不同阶段,纹饰有所变化,纹饰与铭文的关系也有所转变,图文关系由疏转密,形成角力与合作交替进行的面貌。
第三章探析汉代镜铭文的内容。镜铭根据内容可分为五个主题,在两汉不同阶段各有偏废。镜铭内容指向汉代人所期待的生活图景,儒家思想也在不同程度地渗透进汉代人的生活中。
第四章研究汉代镜铭文体式的特点。镜铭体式可划分为五种,体式在发展演变中不断程式化,主要表现在镜铭句式固定化、套语使用普遍化、结构模式化上,镜铭程式化一方面有利于镜铭创作走向规范,另一方面对镜铭的创新有所抑制。
第五章探讨汉代镜铭文与汉代文学的关系。对汉代镜铭文、汉代诗歌、汉赋、器物铭展开形式与内容的比较,汉代镜铭文与汉乐府在题材上有所交叉,镜铭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汉乐府的表现方式;七言镜铭吸收了汉代七言体的体式特点;汉代镜铭文与汉赋都具有“体物”的特性,为咏物文学奠定了一定基础;镜铭和汉赋的神仙世界存在关联,镜铭吸收了汉赋神仙世界的描写方法;汉代镜铭文作为器物铭的分支,二者在形式与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