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契夫作为美国优秀的作家,凭借其短篇小说为大家所知,被誉为“美国郊外的契诃夫”。虽然如此,他的长篇小说却让他名声大噪,其小说中很多内容都来自或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或者是揭示了他混乱的生活。在他的5部长篇小说中,《猎鹰者监狱》成为他的杰作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猎鹰者监狱》就是约翰?契夫的心理自传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法拉格特经历的一系列变化,从天真,孤独,异化,绝望到重生正是约翰?契夫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这部小说讲述的是法拉格特个人从一个天真的婴儿到越狱成功的杀人犯的过程,在此期间他反抗“父亲”努力获得心理层次的理想自我与完整主体,最后完成自我身份追寻的一个过程。小说以法拉格特进入监狱开始,以越狱成功结束。从心理分析学层面上说,这是主人法拉格特经历多个心理阶段后对于自我身份的追寻。基于前人的研究,本篇论文从拉康的心理分析角度对《猎鹰者监狱》小说进行一个新的研究。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忏悔书,也是作者的心理独白。约翰?契夫通过小说主人公法拉格特表达了自我内心的挣扎、绝望与重生。这篇论文将要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探索法拉哥特如何努力去寻找自我的身份,揭露他自我毁灭与自我重生的过程,说明法拉哥特的成功越狱和约翰?契夫从康复中心回到正常生活需要的是对理想自我和完整主体性的不断追求。本篇论文包括三个部分。概论部分首先对约翰?契夫的生平、成就以及猎鹰者监狱的相关背景及情节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对《猎鹰者监狱》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一个文献综述。第一章首先指出镜像阶段的法拉哥特,虽然像其他人一样形成了分裂的自我,却一直与他者进行认同。特别是由于不称职的父亲,他长期停留在想象界。远离了充满法规的人类社会,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乐园里,直到分裂的自我像撒旦一样引诱他杀掉他的哥哥,他丢失了他的乐园。第二章分析了象征界的法拉哥特在拉康所谓的“父亲之名”的压迫下如何形成阉割和分裂主体的痛苦过程。当外界的文化、语言与内心相冲突时,他挣扎着,痛苦着。为了得到他者的认可,他者的欲望成为他的欲望,因此获得自由的欲望根植于他的内心深处。同时,不断发生的事件也让他对基督教产生了怀疑,他迷失在猎鹰者监狱。第三章说明法拉哥特为回归乐园,对“父亲之名”进行对抗与斗争。在斗争中,他的心理发生了激烈的变化,看似他采取了自我毁灭的方式放弃自我主体的构建,但身体与心理正悄悄经受着重生的希望。细读法拉哥特的生死意识,结合法拉哥特的所想所做以及他在成功越狱后的所见所闻,诠释了法拉哥特在自我毁灭后主体成功的构建。结论部分归纳总结,猎鹰者监狱作为约翰?契夫的心理自传小说,为迷失的中产阶级提供了一个去找寻自我身份与主体的方法—自我救赎。那就是从精神与身体上都与代表着社会法规的“父亲之名”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