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Bar501激活GPBAR1在小鼠脑出血之后的作用研究目的:研究小鼠脑出血(ICH)模型中,术后给予不同剂量Bar501激活GPBAR1受体对小鼠短期行为学的影响,并选取Bar501最优剂量研究其对术后小鼠长期行为、认知功能的改善及恢复作用。方法:1.取8周龄的CD1+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三组不同剂量(0.02 μg/g,0.05μg/g,0.15 μg/g)Bar501给药组,PBS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对所有实验小鼠行胶原酶诱导右侧基底节区出血。术后24小时检测各项行为学,并处死小鼠取出脑组织,检测不同部位脑组织中水分含量。选取最优剂量组与假手术组及PBS对照组,按上述实验方法行术后72小时各项行为学检测及不同部位脑组织水分含量测定。2.取8周龄的CD1+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治疗组,假手术组以及PBS对照组,对三组小鼠行胶原酶诱导右侧基底节出血,三组小鼠术后各个时间点检测各项长期行为学。结果:1.ICH术后短期行为学检测包括加西亚评分、转角实验及肢体放置实验,24小时短期行为学及脑水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三种剂量给药组行为学表现及右侧基底节区脑水肿程度呈剂量相关性,0.15 μg/g Bar501治疗组各项检测结果与PBS对照组有显著差别。进而选取行0.15 μg/g Bar501为治疗组给药剂量,进行后续实验。ICH术后72小时短期行为学检测及脑水含量测定结果同样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2.ICH术后28天长期行为学检测包括踏空实验、疲劳转棒实验以及水迷宫,用以评估小鼠的运动、认知以及记忆功能。踏空实验结果显示,经0.15 μg/g Bar501治疗的小鼠踏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小鼠;疲劳转棒实验统计结果显示Bar501治疗组小鼠转棒时间较对照组更久,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水迷宫实验检测了各组小鼠完成测试的游动距离、完成时间以及在正确象限游动的比例,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游动距离短,完成时间短,在正确象限游动的比例更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述各项实验结果表明治疗组行为学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GPBAR1受体激活能够减轻ICH术后小鼠的短期(24、72小时)脑水肿,并对其运动功能有保护作用;2.GPBAR1受体激活对ICH术后小鼠的长期(28天)运动及记忆、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第二部分 GPBAR1激活在小鼠脑出血后减轻神经炎症的机制研究目的:研究ICH术后激活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中GPBAR1受体与减轻神经炎症的关系;以及通过药物及基因干扰探究GPBAR1受体激活减轻神经炎症的潜在机制。方法:1.取第一部分实验中假手术组、治疗组、对照组ICH术后72小时的小鼠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染色,染色包括GPBARl/Iba-1/MPO/DAPI。2.取8周龄的CD1+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BS对照组,治疗组,基因干扰组,基因干扰对照组,PKA抑制组,PKA抑制对照组,共7组,每组6只小鼠。基因干扰组于术前48小时经脑室给予GPBAR1小干扰RNA,基因干扰对照组于术前48小时给予乱序小干扰RNA;PKA抑制组于术前1小时经鼻给予PKA抑制剂H89,PKA抑制对照组于术前1小时经鼻给予同浓度DMSO。7组小鼠采取与第一部分实验相同方式进行ICH手术及治疗,并于术后24小时进行短期行为学测定,随后处死留取右侧大脑半球样本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蛋白包括GPBAR1,CREB,p-CREB,NF-κB,p-NF-κB,IL-6,IL-10 等。结果:1.GPBAR1受体在小鼠小胶质细胞中表达且炎症刺激及Bar501能进一步促进GPBAR1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转录。2.经鼻给予治疗药物Bar501能够降低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激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GPBAR1受体在小鼠ICH模型中能够被Bar501进一步激活通过cAMP/PKA/CREB通路激活IL-10基因转录并抑制IL-6,NF-κB及TNF-α基因转录从而减轻神经炎症,减轻脑水肿,改善小鼠的神经行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