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专题研究内容之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是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推手,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增加耕地的重要途径,是集约节约用地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地估算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和腾出建设用地指标潜力是国家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战略部署、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已不单纯是为了增加耕地,而是兼负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功能。所以,本文为了适应国家政策的调整,首先是基于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决策需求,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定义为: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针对一定地域内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零散、建设无序的状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要求,根据城市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用地需求,运用工程、生物技术及调整土地产权措施,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增加有效土地面积,在一定的规划期内可以实现迁腾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内在驱动力因素和外在驱动力因素着手研究,将具有国家和政府推动力的国家战略因素、区域定位因素、地理条件因素和居民点密度因素列于外在驱动力因素的研究范畴。将农村居民点内部成员对现有居民点整理的需求因素列于内在驱动力因素的研究范畴,包括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因素、农村人口因素、农民收入因素、农村居民点房屋质量因素。同时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响应度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一个相对完善和成熟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以此更好的提供政府决策,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最后,以京山县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得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具有可行性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结果可直接用于土地规划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