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骨骼肌缺血-反应性充血模型止血带加压值取值范围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e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优化止血带加压法制造的缺血与反应性充血模型,通过给止血带施加三个不同的压力值,分别建立相应压力值下小腿骨骼肌的缺血-反应性充血模型,观察BOLD时间信号曲线特征,以找到使该模型的可重复性高的止血带所加压力值范围,进一步控制骨骼肌BOLD信号的影响因素。方法:本实验采用止血带加压法制造小腿骨骼肌缺血反应性充血模型,对10名年龄在20-35岁范围内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小腿骨骼肌BOLD磁共振扫描。扫描前测量志愿者右上臂肱动脉收缩压,将止血带压力值分别设置为各志愿者的肱动脉收缩压加上30mm Hg(P30模型)、70mm Hg(P70模型)和90mm Hg(P90模型),对应三个不同压力值模型,对每个志愿者分别在这三种不同压力值模型下各进行一次BOLD磁共振扫描。扫描过程分为两个部分:3D-T1WI解剖像扫描;BOLD功能像扫描,包括静息期(152秒)、缺血期(352秒)和反应性充血期(360秒)共864秒的图像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后处理后形成各压力值模型下的BOLD时间信号曲线,测量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和腓骨肌的时间信号曲线参数值,包括:缺血期BOLD信号最小值(MIV)、缺血期信号变化(SΔ)、反应性充血期BOLD信号峰值(PHV)、达峰时间(TTP)和末值(EV)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缺血期BOLD时间信号曲线特征:P30模型下,所有肌肉的BOLD时间信号曲线在缺血期呈一致的下降趋势;P70模型下,曲线的缺血期并不均呈下降趋势,而是出现不同趋势特征,其中92%呈下降趋势,2%呈水平趋势,6%呈上升趋势,即使呈下降趋势的曲线,下降程度也不一致,部分曲线在整个缺血期下降程度较小,缺血末期的BOLD信号值更靠近基线水平;P90模型下,缺血期信号也呈现不同的趋势特征,其中78%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2%呈上升趋势,所有曲线的缺血期趋势经Cox-Stuart趋势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2.反应性充血期BOLD时间信号曲线特征:所有肌肉的BOLD信号在反应性充血期均呈迅速的上升趋势,达到峰值后下降,逐渐稳定于基线水平。但观察曲线发现在压力值较高的模型下,反应性充血期BOLD信号上升所达峰值更高。统计学分析显示,P90模型下所有曲线的峰值(PHV)均显著大于P30模型;在胫骨后肌与腓骨肌,P90模型下曲线的峰值(PHV)大于P70模型;在腓肠肌,P70模型下的曲线峰值(PHV)大于P30模型,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BOLD时间信号曲线参数在三个模型之间的对比: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腓骨肌在P90模型下的BOLD时间信号曲线缺血期信号变化(SΔ)显著低于P30模型和P70模型,P90模型下曲线的缺血期最小值(MIV)显著高于P30模型和P70模型;五块肌肉在P90模型下反应性充血期峰值(PHV)均显著大于P30模型,胫骨后肌和腓骨肌在P90模型下的反应性充血期峰值(PHV)显著大于P70模型,腓肠肌在P70模型下的PHV显著大于P30模型;胫骨后肌在P90模型下的达峰时间(TTP)显著高于P30和P70模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值(EV)在三个模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4.BOLD时间信号曲线参数在五块肌肉之间的对比:P30模型下,BOLD时间信号曲线的达峰时间(TTP)和末值(EV)于五组肌肉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期信号变化(SΔ)、缺血期最小值(MIV)和峰值(PHV)存在差异;P70模型下,充血期峰值(PHV)和末值(EV)于五组肌肉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期信号变化(SΔ)、缺血期最小值(MIV)和达峰时间(TTP)存在差异;P90模型下,缺血期信号变化(SΔ)、达峰时间(TTP)和末值(EV)于五组肌肉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期最小值(MIV)和充血期峰值(PHV)存在差异。结论:将止血带压力设置为同侧上臂肱动脉收缩压加上30mm Hg所形成的P30模型,小腿骨骼肌BOLD时间信号曲线在缺血期呈现一致地下降趋势,止血带放气后,BOLD信号迅速上升,达到峰值后回落,最后稳定于基线水平,此时的模型稳定性与可重复性较高,适用于BOLD-MRI对小腿骨骼肌组织灌注状态变化的研究,能够更加准确的反应血管储备能力。而止血带压力值分别设置为上臂肱动脉收缩压加上70mm Hg和90mm Hg所形成的P70模型与P90模型,小腿骨骼BOLD时间信号曲线出现了不同的缺血期信号变化趋势,包括上升趋势、水平趋势和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并未发现缺血期曲线呈现不同趋势的规律,且缺血期的不同信号变化趋势会对缺血期和反应性充血期的时间信号曲线参数值产生显著影响,显然P70模型和P90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差,不适合应用于BOLD-MRI研究小腿骨骼肌组织灌注状态的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61例成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病因、治疗及预后等,评估成人获得性PRCA患者对免疫抑制疗法,特别是环孢素A和/或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以及影响反应的因素,以进一步了解本病的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以2013年12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明确诊断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
目的:肺动脉高压(PAH)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通路,雌激素对肺动脉高压有保护作用,但雌激素与乳酸代谢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相关联系尚不明确,本研究主要研究雌激素对肺动脉高压的保护机制,探究在此过程中雌激素对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的作用通路,进而影响糖酵解代谢产物乳酸含量,为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42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7组(各组n=6):假手术+常氧组、假
第一部分采用256层螺旋CT对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心外膜脂肪正常参考值定量研究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定量测量正常人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心周脂肪体积、心外膜脂肪体积及不同位置心外膜脂肪厚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心外膜脂肪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我院2019-12至2020-12期间临床可疑心血管疾病或无症状体检者,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100例患者,男性42例,女性5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探讨D-二聚体在AAD预后及分型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重视、积极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74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胸痛症状、发病时间、既往病史、个人史、实验室化验指标、临床分型、相关
目的:本研究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定性及定量观察不同程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舒张期各时相左心腔内流体力学参数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其参数与心脏结构的关系以及在评估主动脉瓣反流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LVEF>50%的AR患者42例,依据2017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关于对无创评估瓣膜反流的指南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即AR1、AR2、AR3组),每组各14例,另收集健康体检者14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管增强技术研究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CVD)患肢CEAP临床分级与同侧髂总静脉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因下肢CVD就诊于我院血管外科需进一步诊治来超声科检查的115例患者(右侧患肢109条,左侧患肢102条)及同期97例健康志愿者(右侧下肢88条,左侧下肢89条)。所有受试者均记录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血脂水平、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2020年01月至2020年0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五科,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脉多支病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试验组在他汀降脂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依洛尤单抗强化降脂治疗,对照组单用他汀降脂治疗,随访半年时间,观察依洛
目的:探讨经皮临时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取36例拟行非心脏手术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且动态心电图示2-3s的R-R间期或停搏。随机分为经皮临时起搏(transcutaneous cardiac pacing,TCP)观察组(C组,n=20)和经静脉临时起搏(transvenous cardiac pacing,TVP)对照组(V组,n=16)。观察两组起搏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射频导管消融术(射频组)及同时行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组)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4例接受射频导管消融及同期102例接受一站式手术的持续房颤患者,应用SF-36量表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9±3个月从躯体健康(PCS)及心理健康(MCS)两方面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1.一站式组女性患者较多(P<0.05),且一站式组患者的LA D、CHA2DS2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Irisin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1.入选2020年02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27例,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及患者症状分为对照组(CON组)(n=24)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n=103),ACS组依